柴门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咸阳,右相府。
夏季炎炎,烈日当空。
相府后院里,公孙启顶着斗笠拎着水桶,一瓢一瓢地浇灌干涸的麦田,叶子蔫巴蜷曲,麦穗消瘦干瘪,今年欠收。
大雪之后必是大旱,别说那雪还下了快一年。
淮水两岸南北纵向百里的范围全部受冻,农户百姓死伤无数,近万亩良田颗粒无收,土地也被冻坏,近几年是没法恢复的了。
富饶的汉中虽不在雪区,但也受到影响,作物大量减产,收成只有丰年的两至三成。
在将近一年的战争期间,整个天秦北方的粮食都依赖于关中、河套地区,东部近海几郡虽可做到自给自足,但要匀出粮食往南境救灾,早已捉襟见肘。
朝廷从巴蜀两郡调粮来补充供给,而山路本就难行,再加上供不应求,导致粮价飞涨。
原本四五十钱可买一石,现在却要将近二百钱,很多地方已经开始闹饥荒。
饥荒以前也闹过,捱一捱就过去了,这一次,人们觉得只要战争过去就会好,只要攻下楚地,就有地有粮了。
结果熬到战争结束,却传来一个全线溃败的消息,派出去的三十万大军只活下来两千人,上将军还被南楚俘虏。
百姓们饿着肚子,几乎家家都死了人,怨声载道,无不痛骂攻楚一策败国毁业。
就连攻楚派的坚定拥趸也开始调转矛头,把自己从前的同僚骂了个遍。
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攻楚派的执拗。
而攻楚的出发点听起来相当体面正当,一统中夏、祖先宏愿、天秦使命,这种可以一展抱负的机遇吸引了不少有志青年。
如今却因为虚无的天意变成众矢之的,被天秦万民所唾弃。
攻楚派里依然在坚持的人不多了,主要是公孙启和他的学生们。
师承一脉,连固执的模样都很像,他们始终觉得战败只是运气不好,为了蓄势再攻,首先想到的是掩饰和自保。
就在这种需要上层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维护稳定的时候,攻楚派里有人给秦帝进献了两名美姬,缠得他从此不早朝,让右相代政。
朝中谏言纷纷,所有的奏简都被内官令拦下,送去了右相府。
而本应在这时出面弹劾的御史中丞,则选择性地失明失聪,他是公孙启一手栽培起来的趁手工具。
九卿里面有七个都是公孙启的学生,即使下面的人再不满,但谁都不是完全干净的,只要顶头上司一句话,配合御史府,捕风捉影地安个渎职罪名,立马就可以扒了一身官服。
别说外面还闹饥荒,如果没了朝廷的铁饭碗,一家人很快也要跟着灾民去喝西北风。
有九卿之外的大臣便直接去请奏太后和左相,希望他们能在秦帝那边说上话,结果也是无路可谏。
秦帝本就与右相亲近,与太后、左相疏远,压根就不听母亲的,见都不见,更不用说其他人。
而九卿余下的那两个,宗正嬴绎和卫尉嬴淳,除了站在存楚的角度上抨击几句,并起不了实际作用。
宗正只管王族事宜,别的无权过问,卫尉的权利实用些,掌宫中五千守兵,但在朝政大事上插不进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