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们向来依赖太后和左相的政治地位,但宗室外戚联盟的势力早几年就因为“自毁长城”被揭发而人心尽失。
后又有九原君事件,因为牵涉到九原夫人,那两人在朝中每说一句话,就会被认为是有心袒护,渐渐变得难以服众。
不过他们的声势在淮水冰封时倒是回涨了一些,卫良在朝上又多了些话语权,支持他的大多是宗室闲官和京师武将。
天谴应验,最先危及的就是这些人,损兵折将,宗室遭殃,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对自己有利的一方。
这也使得太后在那期间参与了几次早朝,从而做出了派出三万王师南下支援的决定。
这三万人强行进入雪区,纵使有厚袍加护,也敌不过天意的杀心,在雪原迷了路,最终折损一万,只有两万人无功而返。
就因为这一点,便被攻楚派无限放大为太后的错误决策导致京师空虚、雪上加霜,引起朝中和民间的又一股骂声,以此来中和自己的过失。
攻楚派现在就像只到处咬人的饿狼,只要能把世人聚焦在他们身上的骂点分散开来,他们就都能找到切入口。
也无怪乎宗室觉得他们吃相难看。
但有用啊。
在事实的基础上夸大效果,成功分摊掉了一部分的注意力,让太后和左相无力回击,日渐消弭,怕是气力用尽,不想管了。
饿狼扑食,宗室虽然痛恨不齿,但也阻拦不住,所以天秦现在的朝政,几乎由右相公孙启一手遮天。
适逢南楚派来使者,要求签订盟约,送来了上将军白进的手书,大有用白进要挟的意图。
还有一丝炫耀胜利的意思,.
s&#
;&#
;在公孙启眼里,就是一种惺惺作态的大度。
盟约内容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和平美好,什么互融互通,不过就是想从天秦赚钱,想一点一点蚕食天秦百姓的资产、腐蚀他们的内心。
若是签了,两国恢复了往来,那可就生生阻断了再要南下攻楚的可能。
公孙启虽然一手遮天,但也忌惮悠悠众口,他深知现在的民众呼声全是要求停战止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逆民心无异于凿船沉舟。
而且自己没有兵力,嬴延胜再不务正业,也不会把兵权交出去,这是他能坐在那个位子上的最重要的保障。
武将的心也不会向公孙启靠拢,那些人全是白进的老部下,为了能让白进回国,他们强烈要求签署盟约。
另外还有个魏仲武,北境的伍季将军上奏请求,务必让南楚将此人送还,他是得力战将,于北境有大用,他父亲九原监御史魏衍也联合上奏,请求朝廷斡旋。
正是因为知道他是得力战将,公孙启当初才把他从北境调来,如今竟和那白进一同给捉了去。
公孙启不喜欢被人拿捏,别人手上有人质,还是两个,转念一想,自己手上也有,也是两个。
九原夫人母女是多好的筹码,他毫不犹豫把她二人作为要挟,逼九原君回国,拿他来与南楚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