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之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来,那天拓跋焘从东郊狞猎归来,路过祭坛,见祭坛东边竖立着一块石墙,长百步见方,朱漆两个硕大的字《国史》,读书识字的人不少人围观,不识字的人则听识字者念读,上面一条一条记录着拓跋部落的事迹,从什翼犍被杀,到拓跋绍弑父,甚至连拓跋珪“灭清河,诛万人”的疯癫举动,字字刊刻,历历在目。老百姓看了《国史》,虽不敢开腔,却是或摇头,或吐口水,显得厌恶和不满。拓跋焘再询问还在施工的工匠,听说平城还不只这一处,通衢大道上都有这类石刻,而且造价不菲,只是东郊祭坛这一列石刻就耗费巨资达三百万两白银。拓跋焘站在石刻前,再一读太子的奏章,果然句句是实,这崔浩实在是恶毒攻击圣祖,图谋不轨。拓跋焘气得两眼直冒金星。当即下令有司擒拿崔浩,问案查办。太子晃闻讯,所以才紧忙带着高允去向皇帝请罪。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
年)六月,一辆囚车载着一个白发苍苍的囚犯,停在平城南面的刑场上,囚犯被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得嘴唇干裂,两眼昏花,口中喃喃嚎叫:“水水-----”守卫的兵丁怒骂着:“你这死囚,临死还想喝水,我来喂你。”士兵跳上囚车顶栏,哗哗哗昏黄的臭尿直淋在囚犯的脑袋上,周围的士兵见状哈哈大笑,&#
;.
&#
;
&#
;都纷纷掏出小鸟,向囚犯喷射臭尿。在囚车里受此侮辱的就是高级知识分子,历经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的三朝元老崔浩。受此屈辱,崔浩悲凉地仰望苍天,凄惨地嗷嗷嚎叫,几里路之处都能听见他的惨叫声。这样,折磨了囚犯几天之后,拓拔焘才下令将崔浩斩首。崔浩被斩,受牵连的还有清河县崔氏家庭同宗、崔浩的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甚至崔浩的属吏宗钦、段承根等名臣一百二十八人。
关于崔浩之死,一千五百多年来史学界争论不休,最根本的一点是认为崔浩出于庇佑汉族为一生准则,见有蛮夷之邦窝里斗,如征伐赫连勃勃,攻击柔然,剿杀沮渠,崔浩则大力支持,拼命鼓动皇帝成行。以便让这些蛮夷之邦在互相残杀中自取灭亡,而一旦遇到与汉族宣战,崔浩则找出各种理由予以制止。从他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看,笔者认为:崔浩要保存汉文化的一点血脉流传永世,这是可能的,而且是自觉的行动。若说他想“光复汉业,”以他一个精明的知识分子,不论怎样说他都不可能脑袋进水到肿胀的程度。总之,一个深思熟虑的汉族官员遇到了一个冲动型不计后果的异族君王,造就了历史上这场的冤案。冤案传讯全国,南国刘宋的知识分子都纷纷扼腕叹息。作为教材告诫后人,撰写史书得留心项上头颅,为尊者讳,为王者讳,不惜制造假历史。所以后来史书信史者少,皆是因此谬种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