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反伤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王大路尚未到四岁,身高已经有四尺半,身体发育速度比正常小孩快了不少。
几个月前王大路开始练习前几个世界获得的各种功法,不出意外,类似《周流六虚功》《鲸息功》之类的高端功法,练习起来都没有任何效果,倒是比较基础的简化太极拳,练习起来有一定的效果。
经过几个月的练习,王大路也拥有了微弱的内劲,一些比较高深的武技受限于身体,无法运用,王大路就主要练习暗器。
平时有事没事就在院子里扔石子,梅香虽然惊讶他的准头,但倒没真觉得这石子能够有什么杀伤力。
至于太极拳,即使以院子里最强的梅香的武学造诣,也不过认为是孩子胡乱挥手踏步罢了。当然,这也有王大路身体还没发育好,动作不标准的原因。
这天,王大路正在院子里扔石子,只见王大路前方大约十米处,有一颗只有手臂大小的小树,靠下方的的树干缠着棉布,棉布上有一个拇指大的红点。
一阵风吹来,小树随风而动,王大路手腕一翻,一颗石子向前射去,只听“蓬”的一声,树干旁的一名侍女立刻高兴道:“小少爷真厉害,正中红心。”
然后拾起的石子放在一边的盘子里。
“晴儿姐姐,别站那里了,等下打到你身上了。”
王大路清脆的声音传来,侍女晴儿却没有回应,又自顾自地站在了树旁。
王大路见此也没再说什么,反正以自己的力道,石子打在身上也不会痛,又何辜负人家一片忠心呢。
况且若不是自己要尝试多种手法,以及控制石子离手后的轨迹,十米的距离,凭自己的水准,别说打那么大的红点了,打蚊子都没什么问题。
王大路又练习了一会儿,忽见姜宁带着两人进入院子,便停下来给姜宁打了声招呼,然后向一边的侍女一招手,侍女立刻递过来一张毛巾,王大路擦了擦手后,走到姜宁身前站好。
姜宁摸了摸王大路脑袋,感叹了下王大路又长高了,然后带着王大路及众人进到屋里。
待得各自入座,姜宁向王大路介绍先前身后的两人:“这两位是我们王家艺馆的主教,尹先生和齐先生。尹先生是音乐大家,尤其擅长琴艺,齐先生艺馆中木雕技艺第一人,石雕、玉雕水平也不错。”
艺馆是王家建立的集合各种非武学人才的机构,当然它的主要作用,是负责王家子弟除武学外的技艺传授。
艺馆所属按照各自技艺水平,授予从低到高五级称号:教习、教授、主教、大师、宗师。
主教已经是负责教学的人中,级别最高的了,一般是某一大类的教学总负责人,在王家地位接近一流武者。
至于主教之上的大师和宗师,则是类似与客卿、供奉,如果愿意完全投入王家,甚至可以享有一些珍贵天材地宝配额。
这些人并不是姜宁可以随意支使的,而且目前艺馆并无宗师,大师也屈指可数。
听得姜宁的介绍,王大路就知道姜宁今天来做什么了,这事还得追溯到前几天。
几天前,负责王大路启蒙的先生向姜宁汇报,王大路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字的读写及解释,姜宁起初是不信,但找王大路进行确认后,不得不相信:“我儿子真是个天才。”
姜宁一高兴,就决定抽出半天时间,带王大路去澂水北岸城区逛一逛街市。
海龙城城东,澂水南岸被王家尽占,而城东最繁华的中心区就在离澂水北岸不远处。
王大路也是三年多以来第一次出王家,首次见得海龙城的城区,还是心中略感好奇。
这海龙城没有高楼大厦,但布局恢弘,街宽巷深,井然有序,气势上不输于自己见过的明北京城、南京城,不愧是隐隐被称为东海第一城。
王大路一行人前呼后拥,走在街上,一看便非常人,所过之处,人人不自主地避让,连喧闹声都小了不少。而姜宁及随从人员显然都已对此习以为常,唯有王大路的侍女晴儿先是不太习惯,但不久后便渐渐昂起了头。
姜宁牵着王大路一边走,一边给王大路介绍一路所见,还不时地叫人把一些王大路看上的东西买下来,王大路也是时而兴高采烈,时而若有所思。
当众人路过一个卖木雕的小店时,王大路灵光一闪,看着店内的一件木雕,就一直站在那里不动了,眼睛不眨地盯着木雕。
姜宁以为王大路想要那个木雕,便问着:“大路,你想要这个木雕吗?想要的话......”
话还没说完,却见王大路抬手一指木雕,大声道:“娘,我想学这个!”
这下不光姜宁呆住了,就连小店老板和随从护卫都被王大路的话惊住了,这是一个三岁小孩的正常逻辑?
带着王大路离开小店时,姜宁还在思考王大路的话,“我想要”和“我想学”这不是仅仅是一个字的差别,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个思想简单的三岁小孩来说,这里面区别可不小,能看出很多东西。
当然所有人都没想到,王大路还真不是三岁小孩,几个世界活了近两百年时间,虽然情感被蒙蔽,但两百年的见识总是不假的。
而王大路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提前进入“高效学习阶段”,再就是以一个比较符合逻辑的方式,为将来展现过人的雕刻水平埋下伏笔。
这个世界,小孩子无论学什么比较复杂的东西,基本都是六岁开始的,这是因为大部分小孩,身体、思维都要六岁左右才能完全成型。当然这只是大概,发育快的三四岁就成型也是有的,而且不同环境下,这个过程的时间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