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四零回商税
所谓重病需用猛药。但也要讲究循序渐进,李彦在砍掉宫廷大部分太监、宫女以及内监的作坊以后,也是给天下的宗室做出一个范本,那就是皇帝已经如此,你们更应该效仿。
缩减宗室的支出,毫无疑问将惹来一片反对之声,包括朱由校本人,这位非常看重感情的皇帝,显然也不会同意这么做。
李彦并不打算立即动手,总之内库现在掌握在他手上,对于宗室的一些拨款,能拖则拖,能减则减。
李彦倡导法治,不过在当前的条件下,为了让一些事情顺利实施,他又不得不有一些例外,手握内库即是如此,户部尚书李起元、分管户部的内阁大学士赵彦,都曾提出内库的归属,认为既然不设内库,那就应该将内库归入户部的国库。
李彦知道在新政这条道路上。他在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独行者,所以能揽的权力,也要尽量揽在手上,对于赵彦、李起元要将内库并入户部的要求,予以拒绝。
李彦也有自己的理由,内库的收入主要就是盐税,而盐也属于手工业,归口工部管理,工部本来就收征收商税、货物税以及诸如竹木抽分、渔税之类的职权,并且工部也有自己的银库,那就是工部节慎库。
节慎库本来就是储存这些税款,以及工程款料,李彦的做法就是将节慎库和内库合并,成为新的节慎库,并且提拔夏熙为节慎库从九品的大使,替自己掌握节慎库的银子。
如此一来,户部的收入主要是田赋,而节慎库则掌握了盐税,各种工商税,关卡税,以及海关税,基本上形成“平分天下”的局面。
而在李彦看来,节慎库现在的收入主要还是盐税。结构并不合理,但是未来的增长潜力,肯定要超过田赋。
“工商税是必需要征收的,但必需要找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辽东模式在内地怕是还无法实施,”李彦在辽南曾经设立海关,从辽南中转的海贸商品中征收关税,这些关税成为辽南发展和复辽军不断壮大的源泉。辽南海关是由海商们推举关长,按照李彦给出的规则组建,如今辽南的政务院已经实现民选,这在大明内地显然是不可能的。
夏熙作为豪商之一,如今帮着李彦管钱,自然知道在什么立场就如何考虑问题:“辽南的模式虽然不能照搬,但是在天津、登州组建海关,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包括南方的海州、松江、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市舶司,重组以后,即可像辽南那样征收关税。”
李彦点了点头:“你来起草一份规则,然后找些海商商量商量,我的想法,还是得发挥海商的积极性,并且要鼓励海外贸易,但是有一条,逃税漏税需要管,进出口贸易的品种也要纳入管理,这些你都要考虑到。”
“当然,最基本的两条还是如何收税、将税收好;以及对海关官员的监督,防止贪腐,以及官商勾结!”
从广东到京城。远隔万里,在这个交通和通讯手段都很落后的时代,想要通过中央集权,管理到各个地方,显然并不合适。
所谓天高皇帝远,大明的钞关制度、市舶司制度,效果都不是很好,万历时期曾经派出中官,也就是太监充任各地的税监、矿监,但是从历年的财政收入来看,并没有得到多少增加,阻力、能力以及贪腐都使得本来有可能起到作用的政策,变成扰民,抗议声四起。
在李彦看来,辽南模式其实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是内地的情况与辽南也有所不同,辽南的模式说白了,就是辽南衙署和海商协会对海关进行管理和监督,因为辽南事实上是自治的状况,所以对海商的约束力比较大。
而在内地,一省布政司的权力有限,很可能出现海商协会和地方官署勾结的情况,李彦现在站在朝廷的立场,当然希望避免这样的事情。
/>事实上,没有绝对完美、不存在漏洞的制度,何况制度本身好不好,也要看执行的效果,就李彦来看,其实大明的很多制度都已经相当完备,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形同虚设。
李彦将原先曾在辽南海关担任关长的孙延荣抽调回京。让他和夏熙一同筹建天津海关,此外还要厘清全国工商税的征收办法。
如果说皇家博览会让天下的商人都很振奋,那么筹建海关和征收工商税的消息,就让大家感到十分惶恐,其一是作为商人,当然不希望自身的利益受损;其次也是担心重演万历年间,榷税太监胡作非为的故事。
李彦本来就想同商人一起,弄出一个合适的办法,这个消息并没有遮着掩着,仍然是用笔名在报纸上刊发了几篇文章,阐述纳税的权利和义务。指出商人依法纳税,国家才有能力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譬如组建强大的军队,不让外敌入侵,使他们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也只有商人依法纳税,国家才能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修缮道路、运河等等,使得他们经商的活动能够顺利展开。
商人纳税,可以享受这些好处,反过来说,朝廷收税,就有义务做好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