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三九回辩论
朱由校身体的好转。并开始关注“皇家博览会”,因为在参展名录上,他能够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历来封建的王朝的皇帝及其继承人,其行动都要受到严格的限制,多数是从出生开始,一直就在皇城之内,很多皇帝终其一生,都可能没有离开过宫门,即便是偶尔有那么一两次,所能接触的东西也非常有限。
因而对很多哪怕是常见的物品,朱由校也感到很好奇。
朱由校身体好转以后,就让李彦摆脱了“试图谋害圣上”的指责,然而却也有新的麻烦。
在李彦想来,他将皇帝的权力分给内阁、部院和文武大臣,应该是一件很得人心的事情,然而随着朱由校的康复,重新入阁的前首辅叶向高,以及朝廷中的一些大臣,都希望皇上能够亲政。
对于内阁揽权的指责,声音也不小,因为这已经牵涉到根本的政治理念之争。甚至有人直接要面禀皇上。
皇宫依然处在复辽军的控制之下,当然现在是经过整编以后的羽林卫。
李彦的新政得到一部分勋贵的支持,对于亲军卫的整编虽然遇到不少障碍,但大体进行得还算顺利,锦衣卫和羽林卫是其中最早完成整编的两个亲军卫,其中锦衣卫的职责转变为侦察和情报,羽林卫则侧重要皇城保卫。
而在内宫,李彦裁汰大量太监宫女的同时,少不得还是要保留一部分仆役,但是明确规定后宫仆役的职责,不得干涉政治。
为此,李彦专门起草一份法规,对宫禁行为进行约束,事实上作为皇帝身边的人,很容易多皇帝本人发生影响,关键还是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使得皇帝的权力不至于那么“至高无上”。
李彦废除司礼监,使得内监只相当于一个仆役机构,照顾皇帝本人的私生活,打扫和维持皇宫的整洁。
皇上和内阁一样,都可以拥有一个秘书机构,协助处理各种公务,这个机构通常就设在翰林院。官员们想见皇上,应该通过翰林院联系,如果皇帝允可,那么方可入宫觐见。
朱由校并非一个勤政的皇帝,说他智商也罢,受教育程度不高也罢,总之他对处理朝政感到非常头疼,反而对手工艺品十分感兴趣,甚至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这也是魏忠贤能够独揽大权的原因之一。
对于朝臣们的请见,朱由校开始都是一概拒绝,等到他因为“皇家博览会”,从消沉中走出来,才开始考虑这件事。
在朱由校看来,虽然说李彦发动兵变,导致魏忠贤和客氏死亡,这件事很难原谅,但是他也能理解这件事的原委,而且李彦此后的所作所为,也让孤立无援的小皇帝有了某种依赖感。
譬如厚葬魏忠贤和客氏,并且下旨宣布不再追求此二人的责任;又好比调整大臣的职权,使得他不用管那么多事,等等!
而最让朱由校喜欢的还是这次“皇家博览会”,这使得他终于开始重新接纳李彦。
李彦也寻找机会,同朱由校谈了一些他对皇帝和内阁权力分配的构想,李彦认为皇帝始终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并享有世袭的权力,这个可以在法律中予以确认,任何试图颠覆这一点的。都可以视为“叛国”、“违法”。
但是皇帝代天治理天下,也并非要决定一切,这就好像上天虽然是这个世界的最高主宰,但也不会事事干预,而是会让他的代理人,如皇帝来全权管理者一切。
李彦觉得,皇帝可以代表天下,但如何治理国家,则可以授权给文武百官,皇帝只需要掌握监督和最终决定的权力就可以了。
在李彦构想中的这套权力体系,皇帝的职权要比君主立宪制下面的君主权力更大一些,但是却远远比不上皇帝的一言九鼎。
偏偏朱由校觉得李彦说得很有道理,关键是
是能够让他从繁重的国事中解脱,并且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对于那些要求自己亲政的大臣,朱由校反而觉得啰唣,大部分以“此事交内阁决断”打发掉。
朱由校自己可能还没有觉得,其实他此举已经和当初纵容魏忠贤揽权的状况差不多,只不过此时的内阁并非某一个人,而是就个人的集体决策。
如今的内阁包括首辅孙承宗,次辅朱延禧、崔景荣、赵彦、李彦,以及大学士叶向高、刘一燝、韩爌,此外就是李彦强烈要求,并得到军队和勋贵支持的王国兴正式入阁,一共九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