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美国):评论文章 (第2/2页)
红洋_加拿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三)打开心扉——生命中有很多爱的感动
这将是一个延续蓝冰今后人生旅途的漫长阶段。在小说上部,作者红洋是通过约翰和梅夫妇讲述的几个故事,传达出“爱是付出”这样一种理念。这里,有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双目失明的母亲,忍辱负重、不畏艰辛的对两个幼小孩子的无怨无悔的付出;有与梅和约翰一样的国际无国界医生们,舍弃了舒适富足的生活到遥远贫困的农村,为重见光明的白内瘴患者的幸福笑容而不求回报的付出;还有,那个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秀色》村找水传奇中的旧时代女子,她们也许一无所有,而她们实际上又很富有,富有的是她们那份倾其所有毫无私欲的付出。
“生命之爱”是“无界”的,是“无怨无悔”的,是“无私无欲”的。正是这些故事中生命之爱的感动,让蓝冰逐渐懂得了“爱”的生命内涵,从而走出了“爱是自私的”的阴影,迈向了追寻“生命之爱”的心路。小说上部以蓝冰“起飞”来结束,正是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那实在是蓝冰心灵的起飞,而这一次,她是飞向一个更辽阔的爱的天空,伴着“故乡的云”,她找到了心灵的归宿,那里,有永恒的“生命之爱”…
小说上部结束篇有这样一个意象性的细节描述:彼得“捡”起了搬家工不慎散落在地的“玫瑰水晶球”(这是彼得给蓝冰的求婚礼物,是“她俩的爱”的象征物),“顺手”将它递给了正在寻找它的蓝冰,不带问号地问:“这是你要找的吧”……是蓝冰要找的吗?
“手上的水晶球,冰冰冷冷,一直冷进了她的心里。她的泪珠落了下来,扑簌簌地溅碎在了水晶球上。她擦了擦眼泪,把水晶球用力地扔进了手袋里,狠狠地一踩油门,汽车向前驶去。”
回答是清晰的:蓝冰作出的“找回自我”的决定,这种“自我”不再是“爱是自私的”的自我,而是源自心泉的“生命之爱”,正是这种“生命之爱”,使“逃”出了“空寂的古堡”的蓝冰,坚定地踏上了“向前驶去”的旅程。
如果说,蓝冰和彼得的“爱”象“花”一样,有过曾经的沁人芬芳,但这“花”一样的“爱”,终究要面对花开花落的“失落”,或许“不慎失落”了的“花”也可被“顺手”捡起,或许“花”的美丽也可被珍藏在封闭的记忆里,但这“花”毕竟已失去了生命的气息,就象那“玫瑰水晶球”中的玫瑰。然而,源自蓝冰心泉的“生命之爱”,却有着可以超越任何花期的活力和恒久。“花浓爱更浓”,这样一种浓浓的“生命之爱”,她其实就根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这样一种与生俱来的“爱的付出”的本能,在我们固守的“爱是自私的”的“古堡”中,.&#
;&#
;
.&#
;其中的芬芳却是我们很多人也许从未想过要去细细地品味的一种“奢侈品”,从而很可能成为我们自以为“花”样灿烂的年华从未达到过的一种境界。红洋的小说,不是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吗?
******写给作者的话******
红洋:看到你的小说下部都出来了,而我一直想写的评述/感想却还悬在半空中(也真的是很空)。这世间,“生命之爱”的份量最重。人若脱离地球引力飞在太空中会“失重”,然而,当人脱离了“爱是自私的”的自我中心而汇入广袤的“生命之爱”的空间时,这种“爱”的份量却会无限地增长。从这种意义上,你的小说的份量实在是太重了,重得我感到提不起手中的笔。而当我放下手中的笔的时候,心中想说的话只有一句:谢谢你的好作品!
此书评刊登在
华夏快递
(作者注:在网上读到《花落花开》又名:《花浓爱更浓》小说的读者,欢迎到国内原发网站《小说阅读网》批评指教,谢谢!
月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