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美国):评论文章 (第1/2页)
红洋_加拿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失落了的“爱”,该怎样去找回?——读红洋小说《花浓爱更浓》上部
一真(美国)
读了红洋小说《花浓爱更浓》上部,小说中一些看似平平淡淡的爱的故事,却因作者笔尖涌出的那份对爱的内涵的思索而传达出一种生命的感动。甚至一些离奇的传说,也因作者对爱的意义的理解,而成为一首真情的赞歌。小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失落了的“爱”,该怎样去找回?本文只想说说小说主人翁蓝冰是怎样找回她失落了的“爱”,而这种“爱”,已远远超出了她与彼得之间的那种爱。这样一种“爱”,才是“爱”的本真,是源自我们每个人心泉的“生命之爱”。
小说以一个“突发事件”开始:蓝冰发现她所“拥有的”并视为生命“全部”的“爱”遭遇了“挑战”,一瞬间,她的“爱”象花一样地凋谢了,蓝冰的生命也因此而陷于一种停滞了的梦幻之中…
这时,一位热心警察为蓝冰递上了一杯热咖啡,他讲述的一个关于生命的“细节故事”也许并没有给梦幻中的蓝冰多少启示,但是这里,作者给读者的提示是这样一组关键词:生命和爱。同时也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将拥有彼得的爱视为生命全部的蓝冰,一旦失落了,她将怎样去找回真正属于她的“生命之爱”?
一个开门见山的突发事件,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故事,小说就此展开了紧扣“爱的主题”的故事化深入阐述。通过一系列爱的故事,作者红洋引领读者与蓝冰一起,走过了在找回失落了的爱的心路历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一)梦幻中的初醒——无意识的感悟
在最初阶段,作者用了正负两个爱的故事的鲜明对比:李娟和约翰在对待爱的“挑战”上截然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以及蓝冰对这两个故事的“下意识”反映,点出了蓝冰对所面对的爱的挑战的思索的开始。
在负面的故事中,李娟是寒冰“偶然”采访的一个人物。当看到李娟在面对爱的“挑战”时,由“怨”到“恨”发展到极度的报复心理,这样的“恨”将一个阳光下的世界里具有思想的“生命”演化成了沉溺于黑暗而迷失了灵魂的“幽灵”时,这种负面性使蓝冰感到了心灵上的极大震撼和恐慌。对此,红洋是这样描写的:
“突然一阵恐慌揪住蓝冰的心,她使劲踩了油门,奔驰越野车呜一声,全速逃去。”一个“逃”字表达了她试图摆脱产生李娟式的可怕心态的一种还很朦胧的决心。这时的蓝冰并不清楚该往哪里“逃”。
正面的故事是好朋友约翰“意外”讲起的关于他自己的故事。约翰所面临的爱的“挑战”,其实是友情加爱情的双重挑战,所受到的伤害比之李娟,应该说是更深更痛切的。而我们看到,由于他找回了“生命之爱”,由此衍生出来的智慧的光芒,照亮了他恢复健康心灵的心路。他不去追究眼前的“爱”的对与错,而有意识地去理解爱的生命内涵,他将他所找回的“生命之爱”,奉献给了在黑暗中挣扎的众多白内瘴患者,从而注定了他最终不仅没有失去“爱”,还收获了梅的爱。
“爱是自私的”,这一观念,事实上是约翰曾经的痛苦,也是使寒冰“悲伤”和“绝望”的根本原因。约翰讲述的故事,动摇了蓝冰对这一观念的坚信不移。作者对此作了非常细致的心理描写:当蓝冰对约翰怎样“走出自我”表示“很好奇”时,尽管她依然有那“一瞬间的凄然”,却注定了她今后的“爱的旅程”会循着约翰走过的轨迹。约翰的故事使她“感到饿了”,“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好好吃过一顿饭了”,意味着,蓝冰正在从梦幻中初醒过来,她开始可以辨明“逃”的方向了…
一次对陌生人的偶然采访,一个好朋友意外讲起的故事,却给蓝冰今后对爱的理解和她对爱的旅途的取向,埋下了必然性的伏笔,也为整篇小说通过蓝冰阐述“生命和爱”这一主题定下了基调。
(二)困惑中的反思——自我心灵的对话
这一阶段,作者通过蓝冰对与彼得相识相爱相结合的过程的回忆,引出了两个爱的故事,而其中的两位主人翁杨峰和大力,他们怎样面对失落了的爱,使蓝冰在反思中清醒,由此而产生的与自我心灵的对话,是蓝冰对爱的内涵的思索和对爱的意义的理解的一段重要心路,是她最终摈弃“爱是自私的”的观念、找回“生命之爱”的一段必不可少的旅程。
杨峰,蓝冰中学时代的初恋。对自己的志向十分执着,对他所追求的爱也是同样地执着,在蓝冰由于“市俗”而远离了他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他依然在执着地“等待”。杨峰的爱是执著的爱。当他本可以“走近”蓝冰却“远远地”望着她时,当他从蓝冰的步履中看出她的忧郁而终于走出“幕后”时,其中的潜台词不是在说:“蓝冰,我在默默地注视你,我会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吗?虽然杨峰说过他可能会“嫉妒”,而他无言的行动却表明了这种“可能”已转化成了为蓝冰的选择而“祝福”的“必然”。
大力,蓝冰大学时代的爱慕者。面对蓝冰的心有他属,大力不但个儿大,爱也爱得大气。这种大气的爱,在一个穿插的细节(“某校领导”利用手中权力对付得不到的“爱”的卑劣无耻行为)的比照下,就更显出大力的爱的真诚可贵。当他最后为蓝冰“出主意”怎样避免类似“某校领导”制造的可能麻烦时,读者也就读懂了他在最初的那些显得“嫉妒”的言语背后,实质上还是那颗爱心在闪光:他是要保护蓝冰不受伤害。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暂且跳出婚姻伦理的复杂范畴,蓝冰与彼得以及“第三者”玛丽之间的关系,和蓝冰与彼得、杨峰(大力)之间的关系,有着某种类似性,这里面的爱既是交织的又是平行的,只是蓝冰现在处在了当年杨峰和大力的位置上了。她该如何面对爱的挑战?从杨峰和大力身上,蓝冰似乎找到了部分答案。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不嫉妒”,“不求自己的益处”,这些【圣经】里关于爱的内涵的话语,在红洋的小说中,通过杨峰和大力这两个并没有什么“爱的宣言”的普通人,在我们耳边非常清晰地响了起来。爱是无言的,而蓝冰在回忆中的自我反思,也许并不足以使她完全摆脱“爱是自私的”的阴影,却是为她今后能交上一份关于“生命之爱”的理解和追求的答卷所作的十分有益的自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