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元。陈家一家六口人,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老二老三老四又都在上学,每年的学杂费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说实话,陈家能有小两百的积蓄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很多家庭连温饱都还没解决。
陈建国心中早有准备,零钱留给母亲家用,攥着剩下的一百八十块钱道:“妈,你放心,这钱我过两天就还你!”
张萍笑着摇了摇头:“儿啊,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不过千万别做坏事!你也不小了,是男子汉了,以后的路还要靠你自己去闯!”
陈建国点点头,出门去找王志斌。
王志斌正好在家,见到陈建国过来,开心得不得了。
陈建国知道王志斌这两天都被父亲逼着出去修鞋,现在一看,的确晒黑了很多。
王志斌拉着陈建国就是好一阵诉苦,听得陈建国连连苦笑。
说起来,两人都是高中毕业生,这在当时已经是难得的学问了。虽说没有中专生和大学生吃香,但是找一个体面的工作也不难。前世陈建国高考落榜后,就在隔壁村的小学当了代课老师,一个月好歹还有二十多元的工资。
王志斌本来也是这个打算,但是王父说什么也不同意。一是代课老师虽然体面,但是工资低。王父给人修鞋补鞋虽然辛苦,但是哪个月不挣个二三十元?最多的时候,一个月净赚五十多块钱。二是代课老师毕竟不是正式的,要是拿不到转正指标,一辈子也只能靠这点工资撑着,怎么养家糊口?
虽然王父的看法太过现实,但陈建国还是挺佩服他的见识。前世自己一共做了四年的代课老师,工作上兢兢业业,但是拿的却只有正式教师工资的三分之一,还经常被人呼来喝去。陈父虽然在本地教育系统是个小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自己也没机会转正。
这一世人生既然能重新来过,陈建国当然不会再走老路,这也是陈建国来找王志斌的原因。
陈建国对王志斌道:“行了,志彬,别埋怨了,叔也是为你好。你没听过‘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吗?依我来说,做个体户还真不见得就比当老师差了!”
“不是吧,建国,这不像你的作风啊!”王志斌夸张地叫道:“以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
“此一时彼一时。再说,我也不是真的要去做个体户,只是形势不停在变,将来这社会能走到哪一步还真说不准!”
这一点王志斌倒是很赞同。
陈建国继续道:“你还记得前几天我在学校跟你说的话吗?今天我来,就是要跟你商量怎么赚大钱的。”
“是吗?我还以为你忘了呢!”王志斌一下子就来了兴趣:“那你有什么打算?”
“卖扎鞭!”
“扎鞭”是北方方言,.
&#
;.&#
;&#
;豫南地区最常见,就是“鞭子”,赶牲口用的。比如耕地时,牛走得慢,一扎鞭甩下去,打起来方便,声音也响。对于扎鞭,农村小孩估计印象最深,大人训小孩时就会说,你上不上学?你不上,就用扎鞭抽你。后世赵本山有一个小品中就用了扎鞭来表演。
王志斌有些傻眼,那玩意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道:“这……能行吗?”
“信我的没错!”陈建国解释道:“扎鞭这东西,家里有牲口的,谁不需要一根?你别看不起眼,但是好坏差别很大。我有个舅舅家在鄂北省那边的山区,他们那边山里有种藤根做扎鞭杆最合适。这玩意在那边不值钱,但是咱们运过来价钱翻个几倍没一点问题。”
当时农村很多人家图方便,随便一跟竹竿或者木棍绑上麻绳就凑合着当扎鞭用,实际上不仅容易折断,滑溜溜的也不好握,用着很不顺手;而用这种藤根做的扎鞭杆既结实又有韧性,用上十年八年都是平常事。最主要的是握手的地方还有一个自然形成的瘤子,十分凑手。前世陈建国就卖过这个,对此很清楚。
王志斌有些举棋不定,正好王父也回来了。王志斌征求父亲意见,王父核计了下,觉得风险不大,就替儿子拿定了主意。
于是王志斌拿出了
元钱,两人合伙的生意终于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