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跟王志斌见面的第二天,陈建国就登上了开往鄂北省的班车。此时,陈建国怀里总共揣了
块钱,其中
是母亲给的,
是王志斌家的,剩下的是陈建国平时攒的私房钱。
陈建国舅舅一家住在鄂北省丹水县的偏远山区,离陆海县有两百多里地,陈建国转了好几趟客车,又下车走了十几里山路,才到地方。
陈建国的舅舅叫张东贵,比张萍小两岁,还有点驼背。张东贵看到外甥很高兴,问及来意后,拍着胸口说全包在他身上。陈建国需要的那种藤根这里山上很常见,张东贵发动村里的老乡一起上山找,两天时间就砍了几百根。
陈建国给的收购价是
毛钱一根,而且只挑好的,但是村民们还是趋之若鹜。山区缺地,生计更艰难,如今砍点藤条就能换到钱,一个个当然很积极了。
很快,陈建国就收了
根。走之前,陈建国给舅舅留了一百元,让舅舅当成定金先分给那些村民,让他们继续砍。而且陈建国跟舅舅约定,收货就由舅舅张东贵全部负责,以后陈建国直接跟舅舅拿货,一根按一元算。
陈建国这么做,一是考虑到收货需要专门安排人留在本地做,而生意忙起来之后自己不可能有空闲。舅舅是自家人,用着也放心。二是自己这个舅舅也不富裕,这么做也算是尽点孝心。
张东贵明白外甥的好意,推辞了几次,说自家人不用这样,但是陈建国态度坚决,张东贵只好作罢。
四天后,陈建国背着一大捆藤条回到了家,王志斌得到消息匆匆赶来。王志斌这几天已经来过陈家好几趟,比陈建国还心急。
看到这些藤条,王志斌信心大增,这东西真的太适合做扎鞭杆了!王志斌迫不及待地找来麻绳做了一根,又试着挽了个鞭花,声音清脆响亮,王志斌非常满意。
货有了,王志斌问陈建国怎么卖,这个陈建国早有想法,他打算在庙会上摆摊卖这些东西。
豫西地区庙会盛行,基本各乡镇都有,时间上还会错开,短的三五天,长的有七八天。庙会期间,戏剧、杂耍、说书都会上演,还有很多地方小吃和日用品摊位。在庙会上,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往往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赶来,人山人海的。在农村,庙会不仅仅是农闲时间的娱乐,更是买卖农产品和农具的最好时机。
除了庙会,乡里逢农历双日的集市也是摆摊的好时间。
王志斌非常赞同,但是算下来人手不够,陈建国就问大哥有没有兴趣。陈建党本来就很闲,而且摆摊还不耽误自己赶庙会,于是就同意加入。
陈楼村离乡场有七里多地,离最近的庙会也有二十多里,没车不行。王志斌有父亲支持,将家里唯一的自行车贡献了出来。陈家也有一辆自行车,但平时都是陈父留在乡里上班用,陈建国送了一包烟,将三叔家的自行车借出来先用几天。
如此一来,人手齐备,自行车也有了,三人的赚钱大计正式开张。
王志斌和陈建党本来以为摆摊就是找个地方,摆上东西等人来买就行了,但是陈建国教他们先观察场地,选人流量大的地方摆,最好能摆在卖牲口那些人的旁边。陈建国还用硬纸卷了三个喇叭,一人一个吆喝用。定价方面,统一
元一根,
元三根,还附送草绳。草绳是陈建国特意挑选的,两米左右裁成一条,正适合做扎鞭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