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安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关闭摄像机,回收录音笔。我匆匆写下:
[
月
日,对徐弦的第二次问话正式结束。]
忽然发现,教授也在记着什么。
[
月
日,对……]
“教授也写日记?好习惯啊。记什么哪?”我笑笑。
“哪里哪里,王队长笑话了。这还不是职业病嘛,写实验报告习惯了。”
我继续假笑,心说:正常人谁写日记啊。
翌日,即
月
日,对徐弦的问话中止。鉴于她一直处在精神不稳定的状态,而且基本上只能提供一些无用证词,上级让我们把重心放在其他地方。
唯一的线索,只有那条奇怪的路。
“教授,我们不妨换一种眼光——如果这一切并非虚幻,而是现实……你,该如何解释?”
中国的弗洛伊德那一脸讶异使我产生了错觉——轻蔑俗世的捷克犹太佬变成了死在警察膝下的美国黑人——前者反讽,后者窒息。
他,不再冷静了。
“王警官,我是糊涂了。您说?”勉强的笑。
我在旋转椅上轻巧地一摆,“虽然顾及影响,校方强烈要求以意外结案,而上级……但是,如果警方一定要将这事向人为上面推,也未必没有疑点。你看,现在毕竟已经不是柯南道尔的时代了,用改造过的无人机,完全可以代替那两只奇怪的鸟。其他的什么布局,也完全可以应用电影泡沫材料布置出来……”
“王队长不愧是混迹警界刑侦多年啊,什么奇案都见过,推理也是逻辑自明。但现在更不是金庸的时代了,除非徐弦是丢双筷子就能杀人的武林高手,否则她不可能赤手空拳地将一个一米八的男青年打死。警官,案发当晚现场只有她一人,这可是你们在确认所有可以确认的监控录像后得出的结论。”教授没有留给我周旋的余地,冷冷地封死了出路,职业本能使我尽量不去想他与这场惨案的关系。
确实,我曾经反复观看树林外的监控。遇害人在前后帧之间平滑过渡,衔接自然。
他被钝器击碎颅骨,死在林间。经尸检分析,凶手的力气肯定是大于一个普通成年女子的——或者说,大于徐弦,如果她没有使用什么其他工具的话。钝器丢在尸体旁边不远处,是一根粗糙的木棍,因为过于粗糙而找不到指纹。顺带提一句,木棍是从树上自然脱落的,上面还有部分青苔,看起来在林子里躺过一阵子。凶手,很可能是临时选择了它。
遇害人的钱财,书本,手机等都在,看不出被抢劫的迹象。经判定,大概率是谋杀。但是,似乎找不到明显动机,除非是愉快犯(以犯罪为乐的人)?虽然组里刚开始有种观点认为是徐弦在精神恍惚的情况下杀了人,但她衣服上没有血,这直接表明徐弦不是凶手。加上尸检报告,组里排除了徐弦的嫌疑,而将她列为目击证人。
平时就有很多人穿过树林,因为它是宿舍与实验楼的一条捷径。那天也不例外,晚上依然是人来人往。徐弦与遇害人是在十点左右进入林子的,那时虽然已经是晚自习结束后,但是
大有通宵自习室,所以也正常。
“调树林里的监控。”老赵掐灭手中烟。
“林子里没有监控,不然轮得到我们重案组出马?”我无语道。
“艹!”老赵骂骂咧咧地出去点烟了。
十点多时,遇害者借口通宵自习,告别室友走进树林,然后,他就没出来,一直到第二天,他被重新发现,又被赋予了一个新身份。
徐弦,据她室友所说,因为长期受压力折磨,时常有恍惚迹象。拘留后,经专业人员诊断,她的确已有精神类疾病。那天晚上她照常去晚自习,却一直没回来。再被发现时,她在林子里睡觉,离遇害者有四百多米的距离。
徐弦与遇害者除了是同级生外并无什么关系,两人的朋友,室友都说不知道他(她)认识对方。
一丝烟味。
“喂,老赵你躲开!这里不准抽烟,别待在这!”
“知道了知道了,没事就挑老资格毛病,这臭小子……”赵刚嘟囔着起身,叼着烟,护住火,躲躲闪闪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