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si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阿银提出要和桃子过,老哑巴和容婶心里为难,可也私下琢磨——要是行得通,还真是个好主意。
桃子还嫩呀,她不可能就此守寡一辈子。可带着娃改嫁,难呀。就算有人家不嫌弃,肯定也会苦娃、苦桃子。
唉,要是村里人不嚼舌根,让他俩合起来过也蛮好。这样,阿银成了个家,他对娃、对桃子很好的呀。
容婶有意探听村里人的看法。她手牵两岁小和,背上背一岁小穗,走去围龙屋祠堂门口与村人拉家常。
村人凑过头看小和,又弓腰看容婶背上的小穗,都赞:“好靓仔、好靓妹,桃子年纪轻轻,真会养娃,把两个娃养得粉扑扑、肥嘟嘟。”
容婶便开始抹眼泪,“没了阿爸,再怎么靓,也可怜……”
村里人便安慰:有阿公阿嫲,还有两个阿叔,会帮忙照顾好娃的……
老哑巴这庸碌穷困的一家,除了桃子那叫女子妒忌叫男子垂涎的美貌,这家人从来都没成为村人眼红的对象。阿金死了,村里人多少有点可怜年少的桃子和年幼的娃。
容婶跟村里德高望重的老长辈拐弯抹角透露了一点阿银的意思。原以为长辈会斥责他们不分伦理,谁知几个老长辈都说:阿银愿意照顾大哥的遗孀和遗孤,是好事。
容婶也问桃子的意见。桃子不吱声。容婶习惯了桃子不吱声,不吱声等于默认。
或许桃子只能默认了。拖着三个幼娃,大哥或二哥有什么不同?这个男人担当她的男人、孩子们的父亲、父母的儿子等轴心角色。即使这男人又哑又憨,但有这个角色才构成完整的家庭,有这个角色她桃子才避免成为年轻寡妇、避免被外面的男人轻薄。
阿银再提起这事时,容婶没再一口拒绝,而是说等桃子生了孩子,过一年半载再说。
听母亲这样说,又哑又憨的阿银有了盼头。他更卖力打石挣钱了,给自己屋里添了好些新家具。他待大哥的遗孤好,待桃子更是入心入骨好。耐心又兴奋期待着一年半载后的某个吉日。
###
桃子第三胎怀到七个多月时,来了两位计生女干部。说桃子生已经生了两胎,再生属超生,得跟她们去人流和结扎。
桃子到镇上剪布给娃做冬衣去了。只有容婶在井边洗红薯。
容婶问:“超生?不是说人多力量大,鼓励多生吗?”
女干部答:“都什么年代了?早开始搞计划生育了。”
“一时一个主意,一个还没站稳又换另一个,开火车都赶不上你们的主意多、变化快。”
“变化是进步,是好事,你思想太落后了。”
“是落后,都不知你们搞计划生育。”
“各镇、各村、墙头、电线杆,到处贴满了红的绿的计划生育宣传语。上次,在晒谷场放影《上甘岭》,中间停放,由计生干部插入讲话,强调‘多看电影、少造娃’;还有一次,也是在晒谷场,《大蓬车》开影前,村长再次强调‘多看电影、少造娃’。你不知道?桃子肯定知道。”
“我们没去看电影,不知道《上甘岭》《大蓬车》是宣传计划生育的电影。”
“呐——叫你们‘多看电影、少生娃’,不信,连《上甘岭》《大蓬车》讲什么都不知道。”女干部气绝地翻着白眼,“那镇集到处是红黄绿标语,你们总不能说没看到吧?”
“村里哪家不是四五个孩子?”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出生的不算。”
“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怀上,实施后才出生的怎么办?”
“那都归超生。”
容婶也气绝地翻白眼,“我要去喂猪了,不得闲和你们撒蛮。”
这容婶虽是一个农村中年妇女,思想还蛮顽皮兼顽固。两位女干部还要引导教育,容婶已一瘸一扭往灶房里进去,留个一扭一晃的屁股对着人家。
“谢桃子呢?”计生办的人在身后喊。
“不在家。”
计生干部自己打开一间间屋,进去查看,没找到人,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