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常洵拉着赵士桢走出朝房,两人在门口辞别,赵士桢看着常洵离去的背影,怔怔许久,清醒后却发现不远处有两位青袍官员看着他连连摇头……

赵士桢不由苦笑,定是有人看到他与常洵聊了大半日,便认为他投靠了三皇子,成了“三皇子党”。

不过,这朝中的“三皇子党”,除了郑家,大概也只有他这个独苗了!

赵士桢摇了摇头,也没有与那几位官员打招呼,径自走了。

与常洵的一番话,彻底打开了赵士桢的眼界,原来眼前的世界,还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一面。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赵士桢现在便是这种感觉。

至于仕途……

四十八岁的从七品中书舍人,又不是科举出身,赵士桢也知道自己在仕途上的前景渺茫。

三年前他上书进《神器谱》时,倒是有所期待,兵部尚书萧大亨也在奏疏中大为嘉奖,但提出的嘉奖却是“先行记录”,待各边效有实用,再另行破格优处,结果火器之事渐渐便了无声息,他又在文华殿干了三年。

期间种种非议,也是让他不堪其扰。

至于名声……

立德、立功、立言,他与常洵所作之事,是立万世之言,建百世之功,便是眼下种种非议,又何足道哉?

赵士桢渐渐挺起胸膛,迈开大步,念头一片通达。

常洵习惯了晚睡早起,晚饭过后,他让张成准备好笔墨,摊开一册新的折本。

“科学,第三期……”

“论物质的微观结构……”

常洵将今日与赵士桢谈及的“原子论”整理以后,写成了一篇论文,作为《科学》第三期的内容。

《科学》已经出了三期,创刊号写的是“论引雷旗杆的原理与避雷针的作用”,第二期写的是“静电荷的几种研究方法”,.

&#

;

.&#

;&#

;第一期抄了一百份,都发出去了,第二期是昨天夜里才完稿,今天张成着人抄了几十份,也都发出去了。

根据张成的说法,对这两期《科学》,大家的态度还是蛮积极的,到一个地方,听说是常洵新写的文章,都是一抢而空,还有人追问有没有更多的……

张成按照常洵的交待,一处只给一份,有人看到便行,于是拿到文章后,往往是由一人大声诵读文章,多人围观,十分热闹。

那诵读之人读一句,围观者齐呼“胡说八道”,然后纷纷开口驳斥,骂到那句话粉身碎骨,才让诵读下一句,然后又齐呼、叱骂……

这已成为京城诸多衙门的一大盛景。

经过常洵的多番告诫调教,张成已经开始学着说一点实话了,常洵知道实情后,也没有生气,依然让张成安排抄写、分发,每期一百份,留存十份,送出去九十份。

科学的普及,水滴石穿,是个长久的功夫,常洵也不指望新的理论体系在短时间内引起轰动,然后一举改变世界……

那不现实,是不讲科学!

雷电是个不错的切入点,但电学的深入研究与应用的条件尚不成熟,常洵打算在利用雷电在这时代的重重帘幕上撕开一道口子,然后再循序渐进的展开科学的研究与推广。

一下子便抛出“万物皆可言数”和“原子论”,目的也是如此。

乱世要用重典,陈年积疴要下猛药,常洵不指望这些理论很快便得到认同,他要的便是语出惊人的冲击力,希翼有人在冲击之下多一分思考!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水刀伐木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简介: 文化是什么,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依靠,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血脉。 生逢乱世,异族入侵,且看大明最后一个进士如果力挽狂澜,拯救最后的汉人传承。
其它 完结 182万字
抗日之双枪

抗日之双枪

减子哥哥
抗日之双枪简介: 抗战时期,一个十五岁的小伙,跟在自己媳妇的背后,助她成就双枪之名。
其它 连载 36万字
弩力回天

弩力回天

干越箫声
弩力回天简介: 男主角宋奇凭借他在现代所掌握的微薄的物理知识,制作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工具,成为一千年前的领先人才,并藉此建立了不小的功名。女主角明玉的父亲借尸还魂来到了同一时代,他凭借他所记得的历史知识,比别人早一步知道大事的发生时间,专做大生意,累成巨富,成为当时的首富。。。
其它 连载 3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