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埂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赵士桢并没有马上答应,他又问了许多问题。

譬如常洵刚刚提到的气与火铳的关系,研究气的方法,包括一些试验,还有常洵原子论的研究方法……

常洵都一一回答。

虽然只是个大概,有的答案赵士桢听不懂,有的他并不知道正确与否、有效与否,更不知道这些方法和试验是不是能够证明常洵的理论,但……赵士桢可以确认常洵并不是信口开河,他对这些问题是真的有所思考,且思考得很深入,种种设计精巧之处,让他忍不住拍案叫绝!

赵士桢不由想到这些年为了研究火器,遍访当年参与抗倭的戚家军将士,并向夷人请教,搜集各种资料,观察拆解实物,用心钻研,又与工匠合作,亲自设计并制造火器,方才写成《神器谱》,真可谓“备极劳苦,孳孳吃吃,恒穷年而罔恤,千金坐散而不顾”。

朱常洵出身皇家,条件似乎更好,但赵士桢为官多年,亲历了这十几年一波接一波的争国本风波,而处于这场风波中心的朱常洵,年仅十五,便能提出这样一套体系庞大的理论,即便他是天才,也定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赵士桢突然觉得,外廷对于常洵的种种非议,似乎并不公平。

“后湖尚有最后一个问题!”

赵士桢恭敬地行了一礼:“日前内阁大学士沈龙江上书,言及伏暑已尽,爽气方临,当行皇长子册立冠婚大典,殿下以为如何?”

赵士桢问的是立储大典,也是问常洵的态度。

常洵沉默了片刻,方才说道:“天道苍茫,常洵常感时间不够,这宫廷内外,诸事纷繁,本心并不愿参与。”

顿了片刻,他又继续说道:“然而科学一道,又需财物人力、各种支持,如今处处掣肘,亦让人深感无力。”

常洵看向赵士桢,缓缓说道:“以前我不曾争过,现在也不想争,但是以后会不会争……却不能保证!”

常洵笑了笑道:“若是能潜心学问,自然是极好的!但世事往往不遂人心,吾辈也只能且行且珍惜!”

常洵确实对夺嫡不感兴趣,他的理想是成为史上第一学霸,但避雷旗杆之事历历在目,大权在握,有些事情做起来才更方便、更高效。

“殿下所言,亦是东湖所愿!”

赵士桢沉默了片刻,方才跪倒在地,大礼参拜:“后湖愿跟随殿下,潜心学问,探究这万事万物的道理,但有所得,余生足矣!”

虽然常洵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赵士桢还是作出了决定。

当初他研究火器时,处处不便,也曾想过自己若是能身居高位,行事便能更加方便。

三年前他上书朝廷,建议革除时弊,采用火器,却久无动静之时,也曾深感人微言轻……

故而常洵所言,他也深有体会。

便是易地而处,赵士桢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要争!

争,似乎有违祖制,却有利学术!

不争,也许便是庸庸碌碌一世,眼睁睁看着时弊日渐沉重,却无能为力。

该争的,也许还是得争。

“得后湖之助,犹猛虎添翼也!”常洵的话,让坐了二十几年冷板凳的赵士桢心里暖暖的!

得赵士桢之助,常洵确实非常高兴。

身边的小太监打杂还可以,做学术便不行了,赵士桢虽然不是考霸出身,但是能写一手好字,能写出《神器谱》,文字的水平、科学的素养都很不错,能够帮不少的忙。

李奉着人送来了午饭,常洵与赵士桢吃过以后,继续聊着,在用“原子论”说服赵士桢以后,常洵又将今日议事时提出的“万物皆可言数”的理论讲了出来,两人围绕原子论、万物皆可言数、气的研究方法,以及火铳的问题一直聊到天色擦黑,依然意犹未尽,却不得不暂时停下……

“与殿下一席话,远胜赵某数十年读书之功!”赵士桢心悦诚服的说道,对常洵的理论,他尚未全信,但常洵的学识已然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知愈多,便愈知天道浩渺,得之太少,能与后湖畅谈格物之道,并携手探索,此亦常洵之幸。”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

水刀伐木
大明最后一个进士简介: 文化是什么,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依靠,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血脉。 生逢乱世,异族入侵,且看大明最后一个进士如果力挽狂澜,拯救最后的汉人传承。
其它 完结 182万字
抗日之双枪

抗日之双枪

减子哥哥
抗日之双枪简介: 抗战时期,一个十五岁的小伙,跟在自己媳妇的背后,助她成就双枪之名。
其它 连载 36万字
弩力回天

弩力回天

干越箫声
弩力回天简介: 男主角宋奇凭借他在现代所掌握的微薄的物理知识,制作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工具,成为一千年前的领先人才,并藉此建立了不小的功名。女主角明玉的父亲借尸还魂来到了同一时代,他凭借他所记得的历史知识,比别人早一步知道大事的发生时间,专做大生意,累成巨富,成为当时的首富。。。
其它 连载 32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