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在想到这件事儿,熊先生还是感到庆幸万分,要是当年没有被及时制止,将那些毒果子当成零食吃。
熊先生能活下来的几率跟网上那个鸡蛋过敏的孩子,一吵闹,父母就喂她蛋羹,让他安静的概率差不多了吧。
这等生死攸关的大事儿在当时的五岁孩子眼中,可能还没有一瓶汽水儿重要吧。
在此我也是希望现在正在培养小孩的父母要加强对小孩的安全意识教育!补习班补得进啥知识啊?安全,快乐才是一个小孩最该拥有的童年。
这件生死攸关的小插曲后,熊先生又过上了简简单单的学校生活了,早上乐呵呵地被熊妈背着去学校,然后等放学后又在学校四处乱逛。
捡着别人丢的冰棒棍儿,或是像打弹珠那样与其他人打“
”,以两棍之间距离在手指一拃为单位定输赢,熊先生修长的手指倒是帮他在其中占了不少便宜。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冰棒棍儿钻两个孔,拿绳子穿上,就可以拉着玩儿了,跟其他地区拉啤酒瓶盖儿的原理大差不差。
就这么等到了放学,跟着哥哥姐姐就往家走了,这其中有个小开心的是跟着“路队长”朝晖大叔的时候,他在路边林子里找到了一个大拇指大小的八叶瓜(八月瓜),然后给每人分了指头大小的,尝尝味儿。
这个传统似乎是一直传下来的,大家秋天回家路上都会找找路上有没有八叶瓜,然后会分给同路的兄弟姐妹,当熊先生到了五六年级,成了那一队的路队长之后,他也继承了这一“使命”。
不过熊先生的手气要红上不少,他要么找不到,找到的时候都会是一笼一笼的发现,在路上找到过以前在这旮沓从没发现过的薄皮的水晶肉色的,以及中心呈蜂窝状的八叶瓜,他便自作主张将两者命名为水晶八叶瓜和蜂窝八叶瓜。
当然,事后也才发现邻村就有那种果肉亮晶晶的八叶瓜,他们称之为肉八叶瓜,普通的则称为铁八叶瓜。
倒是那个内里呈蜂窝状的,熊先生倒是从没有看到过与之相似的。
熊先生找到八叶瓜之后就没有曾经朝晖大叔那样平均了,他是按队伍年龄大小以及得到八叶瓜的发现与采摘贡献分发的,熊先生先发现,再亲自采摘,那他就拿最大的。
然后再给身后一溜小家伙们分,总的来说大家吃得都挺开心的。
不过熊先生一般都舍不得吃,留到半路,熊先生的三弟~时常会忍不住馋嘴,用一些小玩具跟他换,或是一两块钱的悠悠球,或是一些圆卡。
现在想来,还是亏了(笑哭),不过当时大家都是开开心心地交换着,各取所需,快乐这不就有了吗?
再回到育红班的熊先生这儿,当时的熊先生是第一次吃到八叶瓜,那甜滋滋的味道现在回忆起来,都似乎还有些许印象。
熊先生对朝晖大叔也有了不错的第一印象,说实话,两家虽然隔得不到一百米,但因为亲疏原因,虽然大家都是一个姓氏,熊先生在此之前,对他都没有什么印象。
唯一知道的就是他学习很好,放学回家后,幺婆婆在水井湾做农活的时候他就会在路边石头上写作业。
大了点初中老师问熊先生认不认识一个熊()阳的人的(匿名处理)的时候,说他学习挺好的,熊先生当时只说他那边有个叫熊朝晖的,学习很好~
悲~熊先生是高中毕业找朝晖大叔帮忙填志愿的时候才知道朝晖只是他的小名。
不过朝晖大叔确如他的这个称呼一样,本身待人就很随和,学习也好,大学就读于武汉大学,人也长得温文儒雅。
有那么点像早上的太阳,明亮又温暖,熊先生这一代人都还算是比较正牌的一代了,不会做出什么嫉恨别人优秀的事儿。
熊先生和他二弟三弟谈论朝晖大叔工作多好,找的媳妇多温婉漂亮的时候,也都是真挚的语气。
说实话,感觉朝晖大叔有点像一个青春软文的男主,每一步都踏在了正确的地方。
能和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同村同组,说实话,也是对我们这年轻一代的一段无奈,珠玉在前,我们感觉都活在了他的“阴影”下面。
此时再看熊先生的童年,真的有一种懵懂中的可爱,啥都不知道,也不会在意学习怎么样,有一次班上有个人考了个
分儿。
他回家还和熊妈说学校有个人考了个鸭娃儿(
形似一只鸭子),熊妈还很惊讶“你们那个老师还跟你们发鸭子啊?”
熊先生解释说道“他只考了个
分儿,不是跟他发了个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