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百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虚惊一场,但他已是对这个上司害怕到骨子里,饭碗没有不要紧,他怕的是脑袋不保。
今日就要递交辞呈。
“甘曹掾,这是去哪啊?”一道稍显阴鸷的声音传来。
甘昌回头,瞧见是县丞李尔,连忙行礼,他早已想好离开的借口,于是带着哭腔说道:“丞君,家里传来消息,家母...家母昨日故了。”
话到此处,甘昌已是一抽一抽的开始哽咽,“丞君,我...我今日便要告宁归乡,好送家母最后一程。”(注
)
话毕,他便是佯装抹泪,恸哭起来。
李尔的背后势力是阴家,甘昌平日里依附在他的羽翼下,上下其手,没少捞钱。
如今突然要离开,他心中倒是有些悲痛,他悲的是今后没钱捞了,哭声中自然而然的也带着几分真情实意。
李尔皱了皱眉,连安慰的话都没说,便往怀里一掏,取出出一块形若马蹄的金子。(注
)
“少主有件事需要你去办,办好之后还有一块,事情办妥你再回去。”
看到那黄灿灿的金子,甘昌眼睛顿时一亮,眼泪瞬间收住。
县丞口里的少主正是治中从事的长子阴坚,此人要是在王国里跺跺脚,整个北海国都要抖三抖。
甘昌心中疑惑,这般人物,怎会要他办事。
没再多想,甘昌便熟练的将金子揣入怀中,躬身肃立在一旁,静待李尔吩咐...
片刻之后,李尔离去。
然而此时的甘昌却呆若木鸡,只见他口中喃喃的说道:“王平...王平...怎么又是这个活祖宗!!”
————————————————————
————————————————————
注
:有人根据竺可桢先生的物候温度曲线研究,说东汉末、三国是小冰河时期,其实是断章取义的。曲线表示是温度从
年开始下降,等到
年晋末才下降到最低值。
年黄巾起义-
曹操死,其降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有些人说汉末黄巾起义和小冰河期有关,更是牵强附会了。从曲线图三国此时北方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多了,因此史料中,汉朝北方经常出现南方作物,如竹、桔、杨梅、柑、橙、琵琶、荔枝等等。
注
:西汉,“官寺”在城中的位置不固定,有的在城中,有的在城东;东汉,逐渐都迁到了城北,遂成为了一种定制。
注
:安作璋、熊铁基先生认为:“门下又称閤下,汉代官府正门一般不轻易开启,府内人员日常皆走旁门、小门,小门曰閤,故有閤下获门下之称,表示亲近的意思。”邹水杰对县衙署的建筑格局进行研究后认为:县衙称为县寺,县寺中又有围墙将之分开成两个区域,墙上开门,称为‘閤’或‘闺閤’,閤内为长官宿舍,与廷相对。……郡县长官应该有单独的院落,其门曰闺閤。
注
:汉朝将十二时辰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同时也使用十二地支来表示。郑玄注:“夜漏未尽,鸡鸣时也,呼旦以警起百官,使夙兴。”因此鸡鸣=丑时=凌晨
:
—
:
注
:县令、县丞、县尉都是一县官长。除此之外,还有县属吏,严耕望先生把县属吏分为:纲纪(功曹、廷掾{类似郡督邮的监督机构});门下(主簿、主记室{管文书}、录事{管出纳}、少府{管粮饷}、门下游徼、门下贼曹、门下掾、史、书佐、循行、小史、门下祭酒、议曹);列曹(户曹、法曹、金曹{主管货币,盐铁事,市场租税等等一系列县财政相关事务}、贼曹等等各只能部门)。
因为县丞、县尉是朝廷任命的,而县属吏都是县令自己任命,因此这些属吏和县令有君臣关系,郡同理,二元君主制由此而来。其中功曹和主簿是县令的左右手,嫡系中的嫡系,一般功曹在诸吏中职权最大,主簿是扮演县令秘书的角色。
曹掾,汉朝三公府和郡县各曹主官的通称,正为掾,副为属或史。
注
:古时席地而坐,坐时两膝据地,以臀部着足跟。跪则伸直腰股,以示庄敬。
人物注:王修,字叔治,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官至大司农郎中令。有趣的是,孔融被贼寇包围,王修率人救援;袁谭被曹操攻打,王修也率人救援;叛军严才兵变攻打曹操的宫殿,王修同样是率人救援。
注
:汉朝除了要向君、父、天叩头外,当用于表示强烈请求、谢大恩、请罪等场合的时候,也可以叩头,并不是说叩头是我大清的“特权”(手动狗头保命)。
注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喏,应也”,是一般用于上对下、尊对卑或平辈之间;而下对上、卑对尊则用“唯”或者“谨诺”。其它如:唯阿(唯、阿同为应对语词。比喻差别不大)、唯俞(应答辞)、唯唯(恭逊的应辞)、唯诺(应答,连声应诺而不表异议)。成语“唯唯诺诺”就是出自这些应答词。
注
:汉朝上至皇帝,下至县令迎接四季的时候需要在郊外祭祀,且所穿衣服的颜色也有所规定:立春穿青衣,立夏穿赤衣,先立秋十八日穿黄衣,立秋穿白衣,立冬穿黑衣,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五帝。《后汉书》:“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
注
:从走马楼出土的吴简,只能说明三国官方文书是用竹简作字的载体。“功铭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可能是由于竹简方便长期保存,所以用来作官方文书,因此不能说明民间用纸不流行。
在纸张发明之初,纸只有包装、衬垫功能,但汉末三国是个用纸的过渡期,更有左伯纸这样和蔡伦纸齐名的纸张,因此很难断定三国纸张的流行程度。
文中还是设置竹简为主流载体,而纸张、缣帛(绢帛)则处于从属地位。
注
:国相孔融非常崇敬郑玄,特为其设立一个乡,名为“郑公乡”。
注
:根据臧知非先生的统计,汉朝平均
个县
-
个乡每乡
户后汉书本注曰:里魁掌一里百家(户)。一户平均
-
人,&#
;&#
;&#
;
hu.&#
;&#
;乱世当比这少。
注
:史料中皆有汉人称郡为邦为国的记载,也有称国为郡的记载。如《后汉书》:“桥玄迁齐国相,郡有孝子为父报仇,因此称相国住的地方为郡府也是可以的。”
注
:刺史的别驾从事、郡功曹类似县功曹;刺史的治中从事、郡主簿类似县主簿。以上都是令长的左右手、亲信,也都是由令长自己聘请。长吏避籍制度、三互法只限制令、丞、尉。
注
:汉朝奔丧称为“宁‘”告宁“,汉文帝崇尚节俭,要求丧事从俭,因而在自己的遗诏中规定丧期为
日,大概从此以后丧期
日称为汉朝规定,因而丧假也是为
天。而西汉末,丧期改为
年。汉光武帝要求公卿,二千石,刺史不得服
年之丧。
整个东汉都在一直纠缠
年之丧废立的事情,统治者主张废,“孝子“们主张立。
三国期间
年丧期丧假是主流价值观,孙权曾下诏禁止过这种奔丧制度,《三国志》中有相关记载。
注
:一个马蹄金=
汉斤黄金,西汉
汉斤黄金=
汉斤好银=
汉斤次银=
钱,而东汉
汉斤黄金=
.
万文,价值涨了
倍。西汉黄金消失之谜,网上多有争论,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别小看这一个马蹄金,按东汉的物价,可以买三座普通住宅,或买三个美婢、壮奴!!!
————————————————————
:上架前注解会发在章节末尾,上架后再发其它地方,绝不用来水字数,大家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