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八章文渠引水济世人是寒毒发作了。不,我不能吸取鲜血,我不要练魔功,我不要做魔头。我呆在这里只能连累更多的人,我必须离开。
易安渐渐冷静下来,压制着吸血的欲念,看了曹灵儿的躯体一眼,缓缓松开。猛地起身,朝着村子外面无边无际的黑暗,狂奔而去。邢蛮与严坤见易安发狂奔出村子。却没有追去,两个魔头相视一笑。驾起两道血色遁光,划破漆黑夜幕,悠忽远去。
那道姑给的丹药与银两,在易安滚下山谷时早已不知遗落何处。易安脑子昏沉,一会儿闪过严坤教其练功情形,一会儿吸血欲念升腾。
他体内血液寒冷如冰,却是不曾凝结。若停下来就冷的哆嗦难止,易安只有狂奔不止才能稍微缓解。夜空漆黑,不时有夜云飘过,遮挡起半个月亮,使得山谷里忽明忽暗。易安顺着崎岖山路狂奔。也顾不得通向何处,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尽离开小梅村,越远越好。越远越好。
而易安自从“死”而复生之后,却是体质比以前好多了,他在这夜色山谷里狂奔,速度也是快的惊人。奔跑许久都不觉得累。
就这么漫无目的乱跑,直到五更天的时候,易安隐隐听到,远处传来哗啦啦的流水声音,易安浑身被冷汗浸透。循着流水声音奔去。也许是奔跑了这大半夜,冰冷感觉越来越弱,暖流丝丝升起。易安算是靠着坚定心志,狂奔消耗,挨过了此次发作。
跑了许久,易安口渴之极,循着流水声一路而行,来到了这小河边,易安俯下身子,就这河水“咕咚咚”喝了个饱。腹中饥渴却是顺着升起,但他这一停,便感到浑身乏力,躺倒地上,不想起来。眼皮打架,只想睡觉。
这荒山野岭,又是深更半夜,也不知道哪里能找来吃的。睡吧,睡吧,此时易安只想睡觉,他便管不得腹中饥饿,更是不顾山中蛇虫猛兽。说睡就睡,两眼一合,不肖片刻便昏沉睡去。
清晨的太阳升起,光线温暖悠长,金色的光芒照射在流动的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在小河的不远处,住着几户人家,这里已是山脚,走不上里把路,下了山去,有一个镇子,叫做“文渠镇”。
关于这“文渠镇”的有一个故事,原来这山下有田地不少,却都是旱地。百姓靠天吃饭,当地百姓往往辛苦耕耘一年,到头来缴了税粮,剩下的仅够果腹,若是遇见个大旱之年,庄稼少收绝收。即使官家减税,百姓生计也是难以为继。而这河水倒是颇丰,只是下了山就转了方向,流向别处去了。
直到有一年,山下一户姓文的夫妇生了个儿子,这对夫妇感叹自己辛苦操劳,发誓要儿子将来读书改变命运,这个读书人家境贫寒,父母不辞辛苦操劳,养着好几亩薄田,为的就是多收点粮食换钱供他上私塾读书,遇着旱年,这对夫妇就没日没夜的轮流去河里挑水灌溉庄稼。河流离着田头有四五里地。其中艰辛可想而知。
而他们的孩子也懂事,看得父母为自己如此辛苦操劳,读书从不敢分心贪玩,更是在心中暗暗发下宏愿,倘若将来读书有所成,定要让河水改道,以使百姓浇灌庄稼不那么辛苦。
后来这个孩子果然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就出钱雇力,花了好大一番功夫,修了一道长渠,引了河水过来浇灌庄稼。自从开通了这道渠后,当地百姓再也不怕旱年。后来百姓为了纪念这个姓文的读书人,就将这渠命名为“文渠”。而这个镇子也更名成了“文渠镇”。
这时辰时已过,平常人家也都吃了早饭出去做活了,不远处,走来一个老婆婆与一个中年村妇,各自抱着一个木盆,盆里放着一堆衣服与一个棒槌,两人走到河边放下木盆,洗起衣服来。
这村妇与老婆婆一边洗衣服,一边家长里短的聊着天。忽地,老婆婆许是年纪大聊的忘神了。手一松。衣服顺着河水迅速向着下游飘去。老婆婆忙起身向着下游追去,却是她年纪大了,脚步不利索了。水流也不甚急,她也只是堪堪追平。就是没有机会蹲下身子捞取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