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剑的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因为水在
摄氏度时密度最大,所以明湖深处水温基本保持不变。惊蛰过去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法感受到外界气温的改变。
现在他来到陆地生活,能十分清晰地感受到气温有时高,有时低,有周期性的变化。更加直观的是森林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森林会在繁荣与萧条之间轮转。
于是惊蛰又有了年这样一个计量单位。他没有高深的天文知识,只能通过植物生长周期来推测时间。但仅靠观察一年中森林的变化有很大的误差,所以他连续观察了十年。
从第一年某片区域的树叶全部落光数到第十一年同一片区域的树叶全部落光,然后将总天数除以十,这样就缩小了误差。一年大概在
天左右。
......
几百年过去了,对惊蛰来说并不是很长的时间。在整个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也不过短短一瞬间。但这几百年却并不普通。
陆续又几种生物悄然从海洋、湖泊、河流登上陆地。它们在探索这全新的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化。
而惊蛰并不知晓世界的改变,他依然在自己的洞穴附近吃了睡,睡了吃。偶尔去明湖转悠几圈。
在漫长的时间中,惊蛰觉得自己的精神在改变,好像有点……人格分裂了。
一个人格属于人,姑且将其称作第一人格。另一个人格是在漫长的时间中为了适应“兽”的生活方式而渐渐诞生的第二人格。
第一人格一般都在沉睡,由第二人格主导。这时候的惊蛰,对时间的流逝感觉并不明显,思考也很迟钝,整天浑浑噩噩的,只有少量的理智。并且不会去想一些复杂的东西,唯一想要的大概就是活下去。
而第一人格偶尔会苏醒。这时候他能比较准确地记录时间,当然,这个准确是相对第二人格的浑浑噩噩而言,精确到天。毕竟他没有精确的计时工具。
在第一人格主导时,惊蛰会感到无聊,对这世界也充满着好奇与求知欲。行事作风也更为谨慎。
事实上,惊蛰早就已经察觉到这种精神分裂倾向了,但他没有试图阻止,甚至有意地推动。
因为他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不像一个人。
他现在的身体是某种异常生物的身体,得用这个身体适应世界。感官变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
虽然穿越前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接收到的信息量巨大,形成了比较稳固的世界观。可今生如此漫长,将来还有不知道多少岁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迟早有一天,他会丧失“人”的思想,变成一个真正的怪物。
这种改变令惊蛰隐隐有些恐惧。
那时的我,还会是我吗?
为了保留穿越前的那个人格,使自己不至于完全变成一个陌生的生物,惊蛰对正在进行的人格分裂并不排斥,还带着一点轻松,至少始终留着一份“人”的自我。
“兽”的人格负责生存,“人”的人格负责认知与思考,这大概是现在最好的方式了。
原本简单的洞穴已经被惊蛰挖的四通八达,方圆数十里的范围有好几个出入口。这是他数百年的成果,这么长的时间他无事可做的时候就在扩充自己的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