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手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可谓家喻户晓。但是,诗中的那种韵味,如今却再也找不到了。
清明节是法定假日,学校必然会放假。然后娄腾要回去帮过世的爷爷添上新坟头,再给坟堆添上一点新土。
当然,娄腾是和大爷一起去扫墓的,毕竟那看起来不大的淤泥坟头,总有一两百斤,他根本搬不动。勉强用铁锨挖点新土堆坟,已是他的极限。
说起来,农村的这种原始墓地,真的有些阴森。
常年没人来打理,墓地的野草长的又高又密,从平地长到坟堆上,让人很不是滋味。
每年清明,坟堆上的野草肯定要清理。至于有些像土丘一样大的坟堆,上面还长着松树、芦竹,不知道是不是特意种的。
听大爷说,那些像小山一样的坟堆,都是上了年代的,里面的人都是用棺材装的,所以会比较大。至于更大的,可能是合葬墓,埋着老夫妻之类的。
现在人越来越多,人死后大都是火化,要不墓地都不够埋的。
城市里的墓园虽然很节省空间,可那巴掌大,只能放下一块石碑的墓地,总觉得有些不尊重死者。
但这也没办法,城市要发展,寸土寸金的现状根本不允许几平米立一个墓。
天朝人这么多,九百六十三万平方公里,人均下来还不到七平米,都用来尊重死者,那活人岂不得变成质点?
说起来,娄腾扫墓那天,虽没下雨,天空却一直阴沉沉的,让他由内而外地感到压抑。
他家不信鬼神,也就不用烧纸烧香,只要添上新坟头和新土,再在心里怀念致敬一下死者就好。
墓地不宜久留,娄腾和大爷也就骑着电动车回去了。
一路春色,让他感慨万千。
然后他就想到了一个段子: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动物们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都说四世同堂不容易,可娄腾一家却曾是五世同堂。
当初大爷家的孙子读幼儿园时,太爷爷的身体还健康得很。爷爷去世那会,太爷爷九十六岁,每顿饭却还能吃上一大碗,让人惊叹。
爷爷去世后,奶奶就像变了个人,本就倔强古怪的她变得更加敏感,一点小事都会让她流下眼泪。
娄腾没见过奶奶过去的生活,但听奶奶自己讲述,他多少了解了这位普通农村女人的辛酸一生。
奶奶是二战时期出生的,是看着天朝从战乱走向统一的人。
年代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时,奶奶已经嫁给了爷爷,当然,是那种封建的“说媒”,两人结婚前连对方长什么样什么脾气都不知道。
那时人们的价值观不同,结了婚就是一辈子。如果女方从男方那跑回娘家,娘家那头都会觉得丢脸。
所以娄腾听奶奶说过不少和她同龄的人,嫁的男人脾气不好或是只知道吃喝嫖赌的话,结局不是离婚,而是自己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爷爷脾气挺好,也挺有责任心,就是他的责任心全放在了自己的父母和兄弟上,对奶奶和自己的儿女却有种不闻不问的冷淡。
那时候爷爷在学校教书,一个月
块钱的工资,不是被太奶奶哭穷要走了,就是拿给他那几个兄弟姐妹读书了。
然后奶奶生了大姑,爷爷依旧是这样,起早贪黑,把时间都奉献给了教育,结果苦的就是奶奶一个人。
奶奶一个人苦工分,每天累的半死,还得早晚挑菜喂猪,磨米磨面。
工分全拿,一天也才八分钱。那时候鸡蛋四毛八分钱一斤,也就是说苦一天工分,都不够买两个鸡蛋。
爷爷“不管家事”,心里永远是父母和兄弟姐妹最大。奶奶不敢说,就一个人把孩子他们拉扯大。
听奶奶说过最气人的事,大抵是大姑有一次发烧,都快烧到四十度了,太奶奶还跟没看见似的不闻不问。等奶奶苦完工分回来,大姑已经烧到没意识了。
就这奶奶不不敢说什么,因为太奶奶是那种“一跳三圈”的人,有屁大的事就兴师动众。
爷爷虽不会打骂奶奶,可是闹给街坊邻居看,奶奶自己都闲丢人。所以她忍气吞声,又拖着疲惫的身体把大姑背到了小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