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游荡的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银元什么概念?前段时间因为贪腐被判终生劳役的官员,费尽心力才弄到了
个银元,还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
《环球时报》则是从大义着手,详细介绍了高丽和中原王朝的渊源,并且对高丽时政作了介绍。
海城百姓此时才知道,原来高丽国主才刚刚
岁……原来高丽国主并没有任何权利……原来高丽国内是领议政和王后在统治国家……原来大将军攻击高丽是为了“清君侧”……
谁特么说大将军攻击高丽是入侵的?
……
一天之内,舆论风向顿时出现转折,完全按照武牧的预想发展。
一天之后,《环球时报》开始挑事,指责《每日要闻》对百姓进行煽动,试图用利益诱惑百姓支持对外扩张,《每日要闻》宣传的这种思想非常危险,会丧失儒家“中正平和”的传统美德!
《每日要闻》马上开始反击,从周朝被犬戎入侵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的对外战争,再到宋朝的重文轻武,一直讲述到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每日要闻》试图从中原王朝的朝代更迭中找到证据,证明在国与国之间讲究“中正平和”的幼稚和可笑。并且顺手对《环球时报》的“假、大、空”加以嘲笑!
《环球时报》反唇相讥,用高丽人穿汉服、说汉话、行汉礼作为依据,以证明儒家思想的正确性和深入人心。同时对《每日要闻》的不切实际加以讥讽!
《每日要闻》自然不甘示弱,用明朝年间的“党争”作为依据,证明学习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和文人之间的龌龊,在《每日要闻》的报道中,再次栓释了“汉奸”这个名词:“汉奸”一词源自清初,雍正年间,曾有汉人与“苗顽”联手对抗清廷在西南边疆的“改土归流”政策,这些人,就被清室皇帝骂为“汉奸”;这意义下的汉奸,指的是汉族奸细,其所损者乃满族统治利益。相对汉人来说是褒义词,第一批汉奸被押送刑场的时候,高唱:人人都来当汉奸,还我大汉好河山。后来,一部分汉人留了辫子,当上了奴才,就骂其他汉人为汉奸了……
到了《每日要闻》这里,就把东林党全部定义为汉奸,就是这帮“汉奸”的行为,彻底葬送了大明王朝。
《环球时报》马上就接话,开始就《每日要闻》言语间的失误进行攻击……
……
不知不觉间就歪了楼,吵到这个时候,最初的原因已经没人再去翻找,只就对方的言论失误进行攻击。
两家吵的热闹,《民生报》隔岸观火,不仅仅关注普通百姓生活,同时还会发一些文章支持某一方的观点!就在此时,一个流言悄悄传出来:原来《民生报》是将军夫人家的产业!
这个流言引起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闻纸间的骂战!
柳小小自从嫁给武牧,就一直跟在陈江云身后,在军人家属互助中心帮忙;平时也会和小昭一起出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柳小小颇为和善,又有个身为文教部长的父亲,她这个将军夫人在老百姓心中人望颇高!
《民生报》一贯注重民生,&#
;&#
;&#
;&#
;
.和另两家报社比较起来,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在这次的骂战中,《民生报》并没有参战,而是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上充当裁判的角色。
现在听说《民生报》是将军夫人的产业,百姓顿时对《民生报》观感变得极好;一时间,《民生报》声望急剧上升,顿时在三家报社中脱颖而出,成为报社的领头羊。
……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金玄一的哭诉已经没人听了。
海市蜃楼里出现了说书人,说的内容自然不离主题。
常胜军将士们在高丽的战斗中,出现了不少的英雄事迹,这些说书人就把这些个事迹写成“传奇故事”,每天在海市蜃楼中进行鼓吹。
随着常胜军宣传机器的全力开动,金玄一已经彻底臭了大街。
虽然说还不至于人人喊打,但是也再没有人关注金玄一的声音。
金玄一万般无奈,只好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盛世政府身上。
十一月初,金玄一终于得到通知,“大将军王”传见高丽使臣,正式接受高丽人的求和申请,高丽使臣终于等到了面见盛世最高领导人的机会。
沈阳皇宫,金玄一走在去往崇政殿的路上。
路两边都是荷枪实弹的近卫军战士,战士们看金玄一的目光充满鄙视和不屑。
金玄一硬着头皮,看似大义凛然,无视战士们的目光。
金玄一内心哀叹不已:早知如今,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