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游荡的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山海关内的普通居民对常胜军很是好奇,虽然不至于荷食携浆犒劳王师,但是也没有躲躲闪闪,不敢照面。
激战一夜,常胜军只针对顽抗的清军士兵,对百姓秋毫无犯,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百姓的好感!
进入山海关,武牧还没来得及感受下这“天下第一关”的雄浑,就得到了最新情报。
情报是由阵前起义的清军左营参领提供的,这名叫王忠国的参领等到战事结束,就马上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
僧格林沁率领蒙古八旗骑兵正在向山海关进发,预计中午就能抵达山海关。
这条情报把武牧惊出一身冷汗,如果僧格林沁速度再快一点,如果常胜军不是使用骑兵日夜兼程发动突袭,战况犹未可知。
常胜军不怕蒙古人,事实上,常胜军不惧怕这个时代的任何军队。
如果是僧格林沁的蒙古人驻守山海关,虽然常胜军最后一定会胜利,但是肯定不会只付出战死
人,重伤十一人的代价。
蒙古人的抵抗意志还是要比满人强烈的,这一点在原本历史上从清国后期僧格林沁的地位上就能看出来。
得到战报之后,武牧马上命令常胜军立刻在山海关南部设置防御阵地,准备抗击蒙八旗骑兵的袭击。
热兵器时代和冷兵器时代不同。
冷兵器时代,依托城墙对抗骑兵,是最好的方式。
热兵器时代就不一样,依托阵地形成交叉火力,用侧翼射击对抗骑兵的冲击才是正经。
从城墙上拿步枪往城墙下打,打击的是一个点;在阵地上用步枪平射,攻击的是一条线,那种方式的攻击效果比较好,这点毋庸置疑!
常胜军骑兵虽然是轻装突击,还是利用爬犁运输了部分重火力,不仅仅是轻型迫击炮,连重机枪都带了四挺,这些才是对抗骑兵的利器。
城外的阵地要设置,同时还要派人通知刘成胜,要加快速度,及时赶过来提供支援。
按照时间推算,现在刘成胜距离山海关不远,今天就应该能够赶到。
中午时分,常胜军前出侦察兵遭遇蒙古骑兵的斥候。
一般情况下,两军侦察兵相遇,除非必要,都是远远避开,避免冲突;毕竟,侦察兵的任务是获取情报,除非认为是必胜的形势,否则不会对敌方的侦察兵下手。
常胜军的侦察兵和蒙古人的侦察兵相遇就不一样。
蒙古人当初纵横天下,一向自恃甚高,总是认为天下无敌;即使是早就没有了黄金家族的辉煌,仍然沉浸在旧日的荣光中不可自拔。
常胜军更是心高气傲,连续的胜利已经培养出了常胜军的自信心,这是一支强大军队的必要条件。
不出意外,常胜军的侦察兵遭遇蒙古人的斥候,果然发生了战斗;当然,结果同样不出意外!
常胜军侦察兵
个人一组,班长或者副班长带队,每人都是双马。
蒙八旗的编制和满八旗、汉八旗都一样,斥候是六人一组,人数较常胜军要多两个,却丝毫不能改变战斗结果。
山海关仿佛是一道分界线,关外积雪甚厚,战马移动都比较困难,遑论冲锋。
关内雪势就小得多,战马还是能够冲锋起来。
雪原之上,视线没有阻碍,两支侦察兵几乎同时发现敌人。
蒙八旗斥候发现常胜军侦察兵的时候,几乎没有犹豫,抽出长弓,搭上利箭就像常胜军侦察兵发动冲击。
常胜军侦察兵班长同样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就高喝一声“准备战斗!”,然后就持枪在手,推弹上膛。
蒙八旗仍然按照蒙古骑兵惯例,冲锋速度并不快,等进入弓箭射击范围,就会用弓箭射击,射击过后,利用娴熟的骑术,和敌军保持距离,不断利用弓箭对敌人实施打击。
蒙古人当年凭借这种作战方式,纵横大陆,难求一败。这种作战方式罗马人称呼为“安息人射箭法”,蒙古人称之为“曼古歹”。
冷兵器时代,这种战术确实是无敌。
热兵器时代,由于武器的代差,弓箭对上步枪,任何战术都是送死……
集体冲锋的时候,可以不用刻意瞄准,利用弓箭的覆盖性杀伤力,对敌人实施杀伤;小队作战的时候就不行,必须精确射击,六个人发动覆盖性射击,射一天箭都不一定能伤到人。
蒙古人嘴里“呼喝”有声,既能为自己提升士气,也能对敌人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