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游荡的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清军大营。
清军营地非常简陋,和常胜军初创时水平差不多,同是用大车围了个圈,这就算是营地;常胜军当时用大车围成营地,是因为缺乏军事物资,没有条件。清国已经建立政权
多年,营地建设却仍然这般的简陋,可见清军军备的废弛。
营地内部的清军衣衫褴褛,只有少数官佐身穿皮袄,大部分兵丁身着棉袄,棉袄破旧不堪,甚至能够看道里面露出来的黑色棉絮;还有部分兵丁甚至身着单衣,只能挤在一起瑟瑟发抖。
天气寒冷,兵丁们内心比体外温度还要冰凉;这天气终究会有转暖的一天,兵丁们的内心却只剩下黑暗,他们没有前途。
清国军备废弛,不仅仅表现在武器落后上,而且更体现在军队成员的素质低下上。
清国大概
万陆军,在这个世界上是最庞大的编制,却不能提供最强劲的战斗力。
清国采取募兵制,八旗兵丁大部分都是子承父业,兵丁良莠不齐,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稚嫩文弱的少年不一而足。
清军将领习惯吃空饷,并且肆意摊派私人费用、克扣在职士兵军饷,各省八旗兵丁暂且不说,十万京营,估计缺额将近一半;上行下效,下面兵丁自然有样学样,各省的八旗兵丁也暂且不说,单说最精锐的京营,很多在职兵丁甚至从来没有在军营内参加过军事训练。
八旗兵丁已经习惯于散漫,每逢领饷的时候就去军营内领饷,领完饷就回家经营自己的营生;至于点卯,可以雇人代替。每逢点卯,军营旁边就会有大批的无赖闲人,就等着受人雇佣替人应卯,一旦雇佣完成,下次这些无赖闲人会自己按日子来点卯,然后再去雇主那里领赏钱。
这种事情清国上下习以为常,平常自然是得过且过,遇到事情就临时雇佣人手,不仅仅士兵雇人顶替,军官同样会雇人顶替。遇到上级检查,军官们甚至会借兵应景......
清国没有警察系统,清军不仅仅是国防军,同时还是警察、武警、衙役、劳作......
这种繁复的劳役形成一个奇特的现象,清国各地驻军,一省驻军少的大概有
-
人,多的万余人,却全部都是分散驻扎,规模最大的驻地人数也不过
余人!
这样的部队也就是对内镇压一下人民,真要聚集起来对外作战,难上加难!
本不满员的军队再加上部队成员素质良莠不齐,清军的作战能力可想而知,更不要说疆域太大,部队调动起来的困难。道光帝自
个月前就开始调兵遣将,每个省份的机动兵力太少,以至于每个省只能调集一两千人,到现在已经
个月过去了,南方部分省份的部队还在路上......
营地内仅有数个蒙古包做成的帐篷,最大的那一个自然就是清军统帅的营帐。
居中而坐的是直隶总督琦善,琦善本是文人,却充当了这军队的最高军事主官。
清代军事将领的出身,主要有两种途径:行伍出身、武举出身。行伍出身,自然是兵丁一层一层的提拔上去,这种数量不多。至于清国的武举科考,这实在是一大奇葩!
清代武举考试,分为外场和内场两个部分。所谓外场,就是看马步功夫,最后简化为只有一项,就是拉硬弓,凭臂力的大小决定武举的名次。内场本来要考“武经七书”,因为考试时考生的回答错误百出、惨不忍睹,等到了嘉庆年间,就改为默写《武经》百余字,随便默写,写下来就算通过;纵然如此,还是不行!等到了道光年间,道光帝明确下旨,“武科之设,以外场为主!”,从这时候起,清国的武举名次排名,正式进入臂力时代!谁的力气大,谁的名次就高,以至于有的武举竟然目不识丁......
这种情况下,文官出身的琦善作为军事主管就不足为奇。
琦善居中而坐,面色凌厉:“从早上到现在,居然不得寸进,反而损兵折将无数。尔等还有何面目大谈报效君心圣恩?皇恩浩荡,恩养你们这些杀才,临到用时却是屁用不顶,尔等可能对得起你们平日间所领的薪俸?本官告诉你们,日落之前,必须拿到
短毛首级,如果拿不到,就拿尔等的首级凑数,自己好生思量!”
琦善气急攻心,口不择言破口大骂,骂完即拂袖而去,只留下一众将官大眼瞪小眼。
后账内,陈设奢华,琦善一屁股做到铺有虎皮的太师椅上,抚头叹息。
本以为万人大军前来,随意打上一仗,只要略有斩获,即可回去交代,没想到尚未进入盛世辖地,就被死死顶在这里,不得寸进;这实在是令琦善面上无光,也无法回去向道光交代!
琦善也知道短毛战力强悍,却没有想到强到这般地步,早知如此,当初宁肯称病也不该前来这盛京。
琦善拂袖而去,只剩下一众将官大眼瞪小眼。
清军剿匪素有章法,遇到贼寇就一哄而散,贼寇退去就杀良冒功。
提督大人既然吩咐好生思量,这些将官自然就各行其是。
如果只要首级,那还是有办法的。
常胜军阵地上,激战了一天的士兵们终于吃到一顿热饭。
炊事兵们抬着大锅,挑着馒头,把饭菜送上阵地。
“弟兄们,师长特意犒劳大伙,今天请大伙吃马肉炖粉条,管够......”
胖胖的炊事班长大声招呼,阵地上常胜军却是面色难看!
不饿吗?饿!非常饿!
可是“乒乒乓乓”打了一天,看了一天的血肉横飞,这会再去吃肉还真的不是幸福。
常胜军打到现在,已经都不是菜鸟,纵然是菜鸟在这枪林弹雨的阵地上一天下来,菜鸟也能变成老兵。
连排长不敢大意,吩咐士兵分批吃饭,阵地前方随时要保持要有人警戒。
“来!这位弟兄,胖哥给你多来半勺子!”
炊事班长依旧热情,排队打饭的战士们却都是默默不语,每人端起一碗饭,再拿起两个馒头,就蹲到一旁味同嚼蜡般地机械填进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