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不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不忍则乱大谋,经过这么多的波折之后,我已经不是那个莽撞冲动的小鼍龙了,我已经慢慢学会了思考。
首要的,是把这身体的基础打好,不然以现在的状况,就是有再好的武艺,也施展不出来,风一吹就倒。现在神识也弱,估计连小鲲鱼都召唤不出来。
我摸了摸怀中的禹疆印,默然无语。
现在最重要的,当然是像个办法赚钱了。有钱才有无限可能。
我能做什么呢?我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来,然后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想着。打鱼?凭着我对泾河的了解,要打鱼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只是,这泾河里的水族也算了我的老乡啊,老乡打老乡,于心何忍?况且打鱼还要受张稍盘剥,不但要受鸟气,还赚不了几个钱,能有什么用?打猎?这附近倒是山林众多,可是我现在的身体素质,别说打猎了,没被猎物倒打一耙就不错了,太危险了。写字,帮人家写信?这倒是个轻松活,可这里能有几个人要写信呢?一天能赚几个钱,也不成……我一连想了十几个职业,最后都一一被我否定了,想找份好工作不容易啊。
正在烦恼间,突然窗外吹来一阵风,将桌子上的纸张吹得到处都是,其中一种竟然飞到了我的脸上,我恼怒的拿起来一看,却见上边写满了文字,原来是秀才抄写的文章。
平心而论,秀才的文字实在算不得好,要风格没风格,要气度没气度,要力道没力道,只能勉强算是工整而已。我看都不想看,就想把纸张揉了…
“病常自汗出,此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而……”蓦然,一行字如同就闪电一般映入我的眼帘,我怔住了。
这行字我当然认识,这是《伤寒杂论》里第五十三中的句子,全文是:“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说的是病人常常无缘无故的流一身汗,这是卫气不足的表现,要使用桂枝汤才能治愈。我惊异的当然不是文字的内容,而是,我找一条谋生的手段,一条快速发财的路子……
没错,就是治病!我要做医师,给人治病!
要说治病,没人比我老娘更在行了,我老娘未嫁给我爹之前,就跟观音菩萨修行过,常常化作人形在人间替人治病消灾,嫁给我老爹之后,也是经常以龙母的名义替泾河两岸的百姓治病,为我老爹换来不少香火。至今不少百姓的家里,还供奉着我老娘的神像哩。
耳濡目染之下,我对治病自然也是非常熟悉的,连我老娘都说,我得了她七八成的真传。我当年在黑水河占河为王,为了获得香火,也是替不少百姓治过病的,所以,治病这一行,我能行。
说做就做,于是,我兴冲冲的跑下床,&#
;.&#
;a
u&#
;&#
;&#
;将我那些书生袍都撕了,加上那床破被子拆下来的一些材料,做成了两条幡旗,一条写上:妙手回春专治疑难杂症,另一条写上:救死扶伤最爱沉疴宿疾。
弄好了幡旗,还得有张桌子,这也容易,书生的书桌就是现成了,上面蒙一层破布,妥妥的。
一般的医师还得有个药柜,里边放一些药材丹丸之类的,这些我全然不用,原因很简单,没钱啊!没钱弄药材,所以只好只看病,不抓药,爱看来看,不看滚!
不过为了彰显医术,必要的银针还是要的,银针可是个好东西呀,能治病,能急救,能止血,能通脉,能理气,还能调和气血,这可是医家必不可少的宝贝呀。不过这东西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明显也不是我现在能买得起的。
幸好,银针也不是没有替代品的,起码这边竹子就很多,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里盛产一种叫“苦慈”的竹子,这种竹子竹质细腻,韧性极强,可以片成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篾,用来编制各种各样的生活工具,我刚才床上躺着的那张席子,就是用这种竹篾编制而成的。还有这里家家户户都在用的鱼篓,菜篮,甚至是鞋子,都是用这种竹子编织的。
我要使用的当然也是这种竹子,不过是这种竹子的根,它们的根晒干以后,坚硬似铁,韧性极强,又内有中空,是一种天然的针灸针具。不过也有不少缺点,那就是不能加热消毒,不能施热针,弹性略差,针灸效果不如银针金针。但总好过没有。
一切都准备妥当,接下来,就到了我大显身手的时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