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农业税的整顿并不是张居正改革的全部,张居正改革的另一个着眼点,是商税改革。张居正主张“农商并举”,他的方式,是减少税收环节,减免商税,增加税收的效率。一方面,他将海外贸易机构市舶司的权力下放,将贸易的权力完全下放给沿海商人,并且根据每次贸易的数额和利润征税,而不是像过去根据出海时间的长短来征税,这样就保证了大部分商人的利益。

另外张居正减免走税的关卡,减少走税,增加贸易税,也就是根据商业贸易的利润征税,并且严禁商人与当地势豪大户勾结。

在一条鞭法实行的同时,张居正大刀阔斧,开始了全国的清丈土地,主要是清查那些用各种名义寄存,偷税漏税的土地。

清丈的结果,就是明王朝可用来征收赋税的土地,由过去的

多万倾,变成了当时的

多万顷。虽然不及朱元璋时期,但是税收效率却远高于那时,因此这也是明王朝税收效率和税收总数最高的一段时期。

张居正改革的最高峰时代,明王朝的年税收是

万两,如果结合当时白银的购买力,不但远高于明王朝建国时,也远高于后期清王朝康乾盛世时,这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税收最高的时候。

明朝末年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田赋,但最后的结果,每年的赋税也不过

万两,而军费开支却增加到了

万两,年年财政赤字,以至于最后破产。

张居正的改革,在

年他去世后遭到了废止,他的“考成法”被废除,一条鞭法成为仅有的保留项目,清丈土地也因此停止。

万历在位的后期由于大批东南商人背景的官员当职,开始了对商税的调整,将主要的商税,分摊到了中小商人身上,大商人们通过与势豪大户的合股经营,获得了免税的特权。

万历后期工商业勃兴,万历也希望增加商业税,但他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办法,即派太监做“税使”收税。

这样的做法自然收上了钱,却让大批中小商人破产,更开罪于商,因此举国反对。

除了太监以及万历本人捞了钱外,几乎是得罪一大片,对商品经济的打击也是惨重的。

明末时期财政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土地兼并以及连续的天灾,导致国家无法收上农业税。明末极端天气四起,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瘟疫灾害不断,百姓流离失所,他们的税收,也被转嫁到了其他无灾的地区。

对于靠天吃饭和靠地活命的农民们这无异于是灾难的爆发,在内忧外患下要增加赋税,自然激得民乱四起,恶性循环。天灾,收税范围少;税重,王朝的根基,自然就摇摇欲坠了。

和土地兼并同样重要的问题是明王朝失去了对国家最富庶的东南地区的经济控制。

明末东南,是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偷税漏税最严重的地区。

东南海商云集,但此时的海商们,大多选择了与当地有免税特权的家族合伙,以达到免税的目的,这样的结果就是民富国穷,农民和中小商人成为了税收的承担者。

百姓无力缴纳税务破产后,土地被大地主兼并,国家收不上税;中小商人破产后,产业被大商人兼并,国家的税,是越收税源越少,竭泽了却连鱼都打不到。

根本上在于国家政治体系和经济方向的脱节。在国民经济向近代化转变的时候,国家的税收体系,却依然保持在农业社会。

明朝张居正改革,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国家跟上这个转型,但可惜张居正改革只维持了

年,整个转型因此戛然而止,裹足不前,最后造成了亡国的恶果。

明朝的工商阶级带给明帝国的巨大伤害。那些工商阶级在朝廷当中都有着强大的政治代言人为他们鼓舌,小商人三十税一,而大商人又因为家里有人有功名,所以直接免税。

庞大的士绅集团和宗室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圈地,导致流民丛生,失去了土地的流民迫于生计,就只有沦为盗贼。

工商阶级他们不仅自己逃避税赋,还想尽办法阻止朝廷开源。

山西财团把持了和蒙古以及女真的贸易通道,扬州的盐商也基本上以山西人为主;江南财团为了垄断海上贸易,不仅阻止朝廷开放海关,还直接伙同水师飘没朝廷重金打造的舰船。

而在明末,军队对外作战的军费和历次加饷,都是直接施压在农民身上的大山,时间短了还好说,时间一长,莫说小农,中农富农都要破产。再加上明末严苛的气候环境导致的饥荒,因为饥荒而蜂起的义军,让庞大的明帝国直接丧失了它的统治根基。

明末的时候,钞关的收入是继田赋、盐税之后的第三大财政收入。明代的钞关,是明政府在运河(京杭大运河)、长江这两条当时国内最为主要的水路要冲和商货通道沿岸所设置的关卡,其主要任务是对过往关卡的商船、商税进行征税,课税的对象主要集中在长途贩运贸易的行商身上。

其所征税的钞关税是明王朝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到了中后期时,其成了仅次于田赋和盐税之外的第三大财政收入,地位日显重要。

此外,其同当时的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基层的百姓经济生活层面,其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明代的财政支出中有很大部分是为了供应北部边疆地区,防备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的入侵。

永乐时期还常常采取主动进攻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往往耗费太多人力物力,游牧民族也不是待在某个地方等着你来进攻,所以永乐以后就基本不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了,在所谓九边地区建立大量的防卫体系和大规模的驻军。

人数这么多,那么军饷问题也就凸显出来了。应付军饷主要采用几种方式:屯田;民运;京运。屯田主要是军屯,但永乐以后大量屯地被私人占据,军屯的收入也就急剧减少。

民运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但边关一带的土地也比较贫瘠,民运一般是将粮食从数百里之外运到边地去。

后来这些负责民运的人也嫌麻烦了,或者是跑掉了或者是雇佣专门的商人处理这件事情。

再到后来民运也行不通了,就不得不依靠中央财政拨款,拿着银子到边关附近买粮食再供应当地的军队。

所以,韦宝听见孙承宗提钱,就觉得很好笑,因为不是去年前年,也不是今年明年,明末的明廷,将再也不会有有钱的时候!

孙承宗提钱,是最大的利器,谁有钱,谁说了算,他是督师,不从兵法上议事,倒是从银子上议事,的确高明。

这回要不是韦宝捐输了

万两白银,祖大寿上哪儿能对建奴用兵?

“你们现在知道说银子不够了?那韦宝捐助

万两纹银的时候,为什么还一定要立即对建奴用兵?为什么不能调整战略,先用在加固城防上?”孙承宗问道。

仍然没有人说话,祖大寿觉得自己这个时候不说话不行了,因为孙承宗这个问题已经是针对他一个人在说话了。

“督师大人,以攻为守,也未曾不可吧?即便那

万两纹银全部用于城防修固,一时半会也完工不了,倒不如暂且先用来对付建奴,让建奴疲于两面作战为好。这样的话,锦州城和宁远城也能暂且避免成为建奴攻击的方向。”祖大寿辩解道。

“我没有说你祖将军的做法有问题,我们这不是在商议吗?你祖将军现在就一定能保证,今年之内建奴不会对锦州城和宁远城一带大举进攻了?一定能保证在建奴进攻之前,能将两处城池修缮完毕吗?能保证修缮之后的两处城池固若金汤吗?”孙承宗发问道。

祖大寿暗怒,我保证个屁啊!你堂堂督师不保证,要我一个参将保证什么?搞不懂孙承宗今天开这个会到底要说什么,遂也坚决闭嘴,打定主意,不管孙承宗再问起什么,都一律装哑巴便是。

孙承宗又接着开始讲,从边关各镇防务,谈到建奴的用兵,说的很细致:“所以,大家不要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攻还是守上面,放在辽东边军都做了那些事,蓟辽军队都做了哪些事。防务是整体的,要大家共同出力,不分彼此,是不是?”

众人听的都快睡着了,这种大道理哪里有不点头的道理?听督师大人问起,急忙纷纷点头,一个个鸡啄米一般。

一次议事,从大清早,直到半下午,都很佩服督师大人这偌大的年纪了,怎么精力这么旺盛?怎么说话,似乎嘴巴都说不干一般?

好不容易才听孙承宗道:“这些事不是短时间能说清楚的,先吃饭吧!今天的饭,你们有口福了,我的弟子小宝请客,整个宁远城最好的厨子都找来了,酒肉管够。”

大家听见这句,几乎要疯狂了,眼珠子一下子一个个瞪大,一个瞪的比一个大,同时鼓起掌来,不约而同,且整齐有力,纷纷叫好。

祖大寿差点没有气的翻白眼,现在也闹不明白孙承宗到底想干什么啊?反正那

万两纹银已经答应他用于对建奴用兵了,而且,这么点银子,你不是再打算收回来一部分用于建设锦州城和宁远城的城墙吧?也不够啊?

不过,好不容易听到说吃饭,而且酒肉还管够,祖大寿也是高兴的,不管喜不喜欢韦宝这个人,韦宝的酒肉还是一直得到了祖大寿的称道的。

“小宝,茅元仪、江应诏,你们替我陪一陪将军们。”孙承宗吩咐道。

韦宝和孙承宗的几名赞画急忙答应下来。

祖大寿刚要出去吃饭,被孙承宗叫住了:“祖将军,你与我一桌,咱们再谈谈对建奴用兵的事儿。”

祖大寿懵里懵懂的哦了一声,觉得督师大人今天是真反常了,居然主动叫自己同桌吃饭?还要主动谈一谈对建奴用兵的事情?

其实这些都是孙承宗与韦宝之前商量好的,孙承宗安排几名赞画将韦宝要用银子购买辽民的事情对吴襄等人说,他将祖大寿支开,以免祖大寿不让几名赞画将事情说清楚!

虽然孙承宗并不亲自出面说这事,但是几名亲信赞画等于代表他说话了,又是酒席间,以酒话的方式说出来,这一招投石问路,非常稳妥!既带上了官方性质,又不是特别的正式!即便此间有朝廷的细作听说了,传出去也不会惹出太大风波。

孙承宗一方面要保护自己的学生韦宝,一方面要借此看一看各方面的风向再说。

韦宝是很佩服孙承宗的,要是依着韦宝的性格,肯定是大庭广众,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说清楚了,却没有想到孙承宗连说个事都搞出这么多花样。

就这样,祖大寿被孙承宗留在了大厅,其他人跟着韦宝出了督师府,到外面临时安排的大院空位上,早已经有兵士帮着搬来大圆桌子,又有一早便在准备的厨师们端来上好的酒菜。

饿了一大上午加半个下午的众人,都是富家大户,都是食量惊人之辈,哪里承受的了这等辛苦?闻着好酒好菜的香味,一个个前胸贴后背。

“都是粗糙酒菜,万望诸位大人将军们千万不要介意,待会我替恩师敬大家一杯酒。”韦宝高声客套一句。

众人纷纷拱手,都道好说好说!只盼着赶紧开始大快朵颐才过瘾。

韦宝看向吴襄:“吴大人,别来无恙呀,这院子有太阳,稍微有点热,请随我来,屋里还有一桌。”

吴襄见韦宝安排的这么周到,而且自己有别于众人,暗暗感到被重视了,心情舒畅,笑道:“那就多谢韦公子了。”

吴三凤却站在吴襄身边轻轻地哼了一声。

韦宝并不以为意,对吴三凤和吴襄微微一笑,又对身边的孙承宗的亲信赞画茅元仪和江应诏道:“二位大人先陪吴大人去坐,我知道我的好友三辅大哥一定在外面的吴家马车上等候,待我去邀他同来。”

茅元仪和江应诏急忙客气的答应,虽然韦宝是十来岁的少年人,但毕竟已经是督师大人的弟子了嘛,所以他们对韦宝很是客气。而且,两个人今天早晨才刚刚得到督师大人的重要命令,督师大人在今天早上才刚刚对他们说过韦宝要用银子购买辽民的事情!

督师大人能帮韦宝做这么大的事情,是二人决计想不到的,从这点也可以判断出,督师大人对于韦宝这个新收的弟子,与其他弟子绝对不一样,这是将韦宝当成亲生儿子来看待了吗?亲生儿子也不对,督师大人最小的孙子都比韦宝要大的多了,应该是当成小孙子来看待还差不多。

吴襄笑道:“去吧,你们年轻人有阵子不见面,肯定格外有话说的。正好雪霞也来了,要不是三辅要在外面陪着雪霞,三辅刚才也会跟进来听议事的。”

韦宝自然知道吴雪霞已经跟着来了,也想见一见时常与自己斗嘴的吴家大小姐,反正有吴雪霞在的场合,他办事好像还没有遇到过挫折。韦宝是个很迷信的人,一旦发现有这种巧合因素,就会觉得吴大小姐的八字很配自己的命格,所以借机将吴三辅和吴雪霞都邀约进来吃饭,也显得自己对吴家特别客气。

“是,大人请慢用,我去去就来。”韦宝高兴道。

感觉一切都进行的挺顺利的,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当初要与韦家庄四个里的里正、甲长和富户们谈判的时候,谈买下他们手中的土地和掌控佃农人身自由的欠据的时候,是这幅场景。好像当初要与辽西辽东一众世家大户谈判,谈三年之后返回他们一半的赌金的时候,好像也是现在这幅场景。

这场景,何其熟悉,何其似曾相识啊?

而这一次要谈的事情,要远远大于上面两次,前两次,一次拿下来韦家庄四个里的控制权,一次得到了辽西辽东世家大户的暂时认可。

(=)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天下豪商

天下豪商

大罗罗
天下豪商简介: 大宋元符年间,画师武浩来到了繁华似锦赵氏天下。 走在宛如清明上河图般繁华的汴梁街头,武浩却想到了29年后,女真铁骑,席卷南下,将这烈火烹油一般的盛世景象,全都毁了个干干净净。 可是一介布衣,纵然知晓大厦将倾,又哪来的挽天之力? 只想着在大难之中独善其身的武浩,却在汴梁街市之中,遇到了将为天子的文青赵佶…… 于是天下豪商,应运而生,从今往后,世间兴亡,就由商人的资本来主宰吧!
其它 连载 649万字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

黄石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简介: ; 好汉不吃眼前亏!奶奶滴!老子就喜欢做乌龟!魏小宝发出感慨,毅然被招安。 做了清国的芝麻小官,每天混日子,不料飞来艳福,被清国公主看上,成就一段小宝与建宁的佳话...... 老子就是强盗出身,咋滴?不服吗? 莫名其妙做了现成驸马,跳梁小丑摇身变成国家栋梁,三言两语玩转朝廷,粗鲁语言顿时风靡朝廷上下,兼又有绝世美女真情投怀送抱...... 天啊,这是啥世道!小小山贼玩转世
其它 连载 115万字
大唐闲王

大唐闲王

观剑不则声
大唐闲王简介: 一位现代青年,带着空间穿越到唐朝倒霉王爷李佑的身上……
其它 连载 6万字
一代是怎么练成的

一代是怎么练成的

风中游荡的心
一代是怎么练成的简介: “二百年前,一群野人靠着‘留发不留头’征服汉民族;二百年后,我们这群囚犯也要靠着‘留发不留头’夺回汉人的大好河山!” “小小棒子国,这个鼻屎大的国家也敢进攻辽东?马上出兵平了他!” “一个殖民公司,不好好做生意,竟敢带一帮阿三用大炮轰京城?调动部队抄后路包围他们,只要敢上了岸,一个也不要留!” “毛子又来提出领土要求?我也想要,对毛子提出领土要求,我要整个远东!” “倭寇
其它 连载 37万字
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

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

乱舞沙
亮剑:摊牌了,我老李就是有文化简介: 穿越进亮剑世界,成为李云龙后获得全知全能系统! 从此以后手握顶级科技知识,打造陆地最强军队! 一穷二白没武器?没关系,机械物理科技提取,M14,白磷弹,固体燃烧弹,155榴弹炮随便造,吓的鬼子满地跑! 什么?药物吃紧?没关系,化学生物科技提取,鬼子都要找我来买药。 部队吃不饱饭饿的像瘦猴?不存在的,现代农业科技提取,大米白面随便吃,李云龙的兵必须每天大量训练
其它 连载 366万字
三国伪君子

三国伪君子

唐少宝
三国伪君子简介: 功夫巨星穿越到了三国,成为了一名纨绔大少。 为了买个娇俏丫鬟,调戏了孔怀玉,竟被孔融那厮贬到一个战乱四起,诸侯并立的乐安郡,当上了一个苦逼的小县令。 传奇,才刚刚开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叶豪他不服! 且看他如果搅乱三国,收猛将,谋士,娶娇妻美妾。 “信我者得富贵,不信我者,且留你自生自灭!” “寡人要开疆扩土,让万国臣服,会各路群雄大能!!” ★★★★★★★★★★★★★ 这
其它 连载 6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