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选将是一个国家面临的大事,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江苏与南都是吴越两大最为头痛的威胁,目前有不少候选人可以竞争这个郑威空出来的职位,其中镇守宾城主持防吴事务的骠骑大将军杨添宇和郑威手下首席副帅、征西车骑将军张望北是实力最强最为突出醒目的两个人。张望北是郑威在病逝之前与另一名顾命大臣、太傅陈建柯大人联名举荐的,而杨添宇也是由位高权重的太傅潘悦、翰林董越峰、御史大夫唐湃等元老重臣共同推荐的。
杨添宇与张望北都很合适这个职务,只不过杨添宇从目前的职位上来说比张望北更高一些,这让郑瑞第一次感到了难以取舍。论理,这个职位其实给张望北相对合适,他多年来一直在中原协助郑威对付南都军,早已积累了丰富的对敌经验;而且,即使是排队轮班也该轮到张望北了。从一名得力干将的角度来辨析张望北,他是名副其实的对南都后备将帅中的佼佼者。
虽然郑瑞也是新主登基,初掌大权,但他毕竟也算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做事不犹豫,不含糊,有自己的主见,在此南都寇来犯,大敌当前之际,他必须很快解决这场军事危机。所以,郑瑞只得以“快刀斩乱麻”之势从单纯的军事战争需要的角度出发,选定杨添宇为中原主帅,接任大将军郑威空出来的职位。
这件事情从表面上看是填补了郑威留下的空缺,但从实质上来分析,其里面还包含着更多的人事斗争。然而,很多人在此之前就已清楚,郑威的猝然病逝,对吴越而言,却不仅仅是损失一名大将这么简单。郑威的死去,必然将会在吴越内部引发一场大的政治洗牌。
皇帝最讲究的是手下各大臣对于权力的相互平衡,尤其是军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脉,当年先帝郑泽逝世时,以亲笔遗诏指定中军大将军郑威、抚军大将军兼御史中丞杨添宇与镇军大将军兼太傅陈建柯共为郑瑞的顾命大臣,从而在朝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政治权力格局。
本来这三驾马车的权力结构非常稳固,运转得也很顺畅,一直是支撑吴越雄霸天下的支柱,郑威在世之时,三位顾命辅政大臣各司其职,倒也合作得十分默契:郑威以中军大将军之尊,坐镇雍凉二州,统领中原战区十余万雄师,专门对付南都寇;杨添宇以抚军大将军之位,坐镇荆豫扬徐四州,统领水陆大军对吴作战;陈建柯却虚领了一个镇军大将军封号,手下并无一兵一卒,留在京师以太傅录尚书事之职总领朝政。
就如一只三只脚的大鼎,本来稳如泰山,但如果断折了一只脚,那么仅剩下两只脚的大鼎就立不住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各居其位,各尽所能,拱卫天子,一切都运转得十分有效。而今郑威的死去,自然会使这样一个“铁三角”的政治权力格局出现倾斜与失衡,从而触发这一场难以避免的政治地震。
陈建柯长期在吴越的中枢机构工作,他的职务相当于国务总理,总揽朝政,监督六部,所以他是最早觉察到这一政治地震到来的信号的朝臣之一。这位刚刚才过了五十五岁生日的吴越室元老意识到,郑威一死,整个吴越的对南都作战大任就虚悬出来了。但是,现在也就只剩下自己和杨添宇有这份资历去担当了。
陈建柯对自己是了解的,他不是一个军事人才,而只是一个政治人才,让他去率军打仗肯定不行,他知道自己有这个资历却没这个能力去担当这一重任。虽说自己也是有着一个“镇军大将军”的名号,但从来不曾执掌过什么军权。皇上封了自己一个“太傅”之职,位列三公,极为尊崇,可仍然还是虚衔。只是皇上的任命诏书之中“以太傅录尚书事”这句话里,排在最后的“录尚书事”是最有实权的职务,也就是钦定了自己是各部尚书的首领,总理国家内政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