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见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柳家的情况与当地其他人家有所不同。柳卿爷爷叫柳象贤,早年逃荒到山西,给当地一家农户帮工过活,在那里看上了户主邻居的闺女,那闺女也喜欢上了柳象贤。后来河南老家有饭吃了,那闺女就偷偷的跟他跑了出来,做了他老婆,就是现在柳卿的奶奶了。
据说奶奶当初也比较漂亮,嫁过来后才知道,他们柳家是祖辈传的罗锅,偷偷的哭过好多次,他爷爷不敢让奶奶回娘家,奶奶一个小脚女人,更是摸不到哪里是山西。后来柳卿爹柳金根长大了,用一辆小独轮车推着他娘走了几个月,最后算是认了姥姥家的门。
也仅仅是认认门而已,因为,那时候,奶奶的娘家已经没有什么亲人了,斗死的斗死,逃荒的逃荒。所以奶奶这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柳卿爷爷是家里的长子,亲娘死的早,后娘是买来的,也不怎么管事,家里的事原来都是男人说了算。而柳卿爷爷是个重情义的,什么是都让着她,所以她从来到柳家就是当家作主、说话算数的人。
即便是柳金根长大了,什么大事也是先和老婆商量以后,最后要请示老太太点头才行。
柳金根自从把柳卿娘娶回来后,很少让她下地干活,即便是农忙,也是老太太和孩子们一起去帮手,跟他们爷几个下地。她从来都是在家里做饭、带孩子,缝补衣服,偶尔上菜地摘点青菜。老柳说媳妇一向胆子小,也不怎么识路,再加上二弟柳银根的媳妇死的早,几个孩子都要照顾,所以家里的一切家务都要柳卿娘作,没有空闲到地里干活,也不缺她干那点庄稼活。
据街坊们说是因为她年轻时长得太漂亮了,老柳不放心她出去。即便是逢年过节,老柳不去走亲戚,也有孩子们一路相陪,平时除了年纪相仿的几个媳妇到他们家里坐坐,拉拉闲话,她从来不到别人家串门。其他的街坊们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够在他们柳家的大门口见到她。平时其他女人都到大街的树荫下吃饭,柳卿娘吃饭最多走到他们大门口,街上吃饭是一次不曾有过。
一次,邻居老常媳妇在柳家门口吃饭时(农村人吃饭很少是坐在桌子旁,大多是端起饭碗,把馍之类的放在菜碗上,端到街边谁家干净顺风的大门口,三五成群的半蹲半坐的凑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边吃边聊)当着柳卿爹和孩子们的面问柳卿娘:
“你说,哎,现在的年轻人,一吵嘴,动不动就回娘家,不回来,还闹什么离婚。我看老柳的脾气怪成这样子,也没见你们怎么闹过,这日子你们是怎么过来的?给年轻人说说,树个榜样——”柳卿娘愣一愣神,就自嘲道:“意见一样的,他都听我的;不一样的,我都听他的……”
老柳就觉得这话中听、不伤体面,又和实际:“就是、就是!我们这口子——”刚要夸两句,不料柳卿娘站起身来就走回家去了。
问的人一看气氛,脸一红,也站起来了,说一声:“回去盛饭了”,说着也回家盛饭去了。大家留下老柳一个人衔着那半句话张嘴瞪眼的愣在那里,咽吧,是咽不下去,吐吧,又吐不出来,真是憋的慌。
老柳一边嚼那饭,一边嚼那话,反应机敏的他好久没有明白过来,好好的说着话,怎么忽然都走了?
谁不知柳卿爹那天不怕、地不怕的牛脾气,讲死理,任凭你是玉皇老子,说的不对,他也敢上去捭你的牙——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柳卿奶奶,一个是柳卿娘——对前者,柳金根是出了名的孝顺,从不顶撞老人:对后者,他是十万个不讲理,任凭你再有理,只要他不顺心,轻一点免不了一顿吼;重一点则是拳脚相加……还好,孩子们渐渐大了,老柳的坏脾气也改好了些。所以柳卿娘也没少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