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高丽王心里,辛旽“得道寡欲,且贱微无亲比。任以大事,则必径情,无所顾籍。”应该是改革时弊,挽救日渐衰败的高丽王朝的不二人选。为了坚固辛旽之心,高丽王甚至给其写下了盟书:“师救我,我救师,死生以之,无『惑』人言,佛天证明。”
得到高丽王支持,辛旽便进行了三方面改革,一是新设内宰枢制,变革从前由宰臣和枢密在皇宫中处理国家重大事务的制度,将被削弱的王权予以收回和强化;二是设置了田民辨整都监,查处不正当兼并的土地和压良为贱的行为,此举赢得广大高丽百姓的赞扬;三是重建教授国学的成均馆,积极推广儒学,继而兴建五经四书斋和推行科举三层法,提拔李崇仁、郑道传、权近等饱学之士为国家效力。随着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辛旽的权力威望越来越重,以至于其“骑马至都评议司幕前,宰相皆起立拱手,旽马而与语,服饰神态一如王。”甚至连元廷都听说了他的名号,使者乞彻一到高丽便问道,“闻尔国有权王,何在?。”
被打击的王廷中奇、权两族余党和世臣大族们咬牙切齿,他们逐渐纠集势力反对辛旽,密谋除之而后快。庆千兴、崔莹便是其中的骨干,看到这两个熟悉军务的大臣不语,高丽王转问自己,辛旽盘算了一下,知道这件事情自己是『插』不上手的,而且如果胡『乱』指手画脚,一旦出现严重后果,这帮大臣肯定会推到自己头上来,于是便开口道:“大王,赞襄军务,臣不熟悉,还是问问代相和副相大人吧。“
高丽王无可奈何,只得又转向庆千兴和崔莹道:“两位爱卿戎马一生,为高丽立下汗马功劳,此次倭寇入侵,关系到国家社稷,还请畅所欲言。”
庆千兴眼睛一亮,昂然道:“大王,倭寇入侵,唯一之计便是派兵抵御。臣推荐东北面元帅李成桂为庆尚道、全罗、杨广道都统使,调集各地精兵,主持三道防御,并调集水师予以协助。不过临敌之事变化多端,还请大王授予李成桂临机处置之权。”
“好!”高丽王一口答应下来。
“另外为了防止『乱』党趁机作『乱』,还应该加强开京的戒备,臣斗胆举荐李珣为判开城,赵璘为鹰扬上护军,尹承顺为上护军,拱卫开京近畿安全。”崔莹在一旁继续说道。
高丽王沉『吟』了一下,这些年来,高丽国内的叛『乱』不断,前年有金镛在兴王寺作『乱』,去年有胡牧在杨广道作『乱』,都和亲元派或奇氏、权氏余党有关系,此次倭寇入侵,高丽震动,大批精兵会调往东北方向御敌,保不住还有余孽会跳出来,崔莹这些建议倒是说得过去,于是最后点头答应了。
辛旽在一旁眼角却跳了一下,李珣、赵璘、尹承顺都是反对自己的世家大臣骨干,他们出任这些职务,相当于掌握了京都开城和附近地区的军队,要是一旦这些人对自己不利,这三人就是最锋利的刀。但是辛旽此时不敢出言反对,毕竟这事关开城和王室的安危,高丽王再宠信自己也不会拿这个开玩笑。
辛旽眼睛转了转,向高丽王拱手道:“大王,抵御倭寇是一方面,但是根本之计就是与江南和谈,只要江南愿意与我高丽交好,三岛倭寇便不是问题。”
高丽王听后连连点头称是,他的想法和庆千兴、崔莹、辛旽一样,认为江南因为红巾军一事对高丽多有怨恨,但是由于需要全力对抗元廷,所以无力直接攻打高丽,只好借助日本三岛倭寇的手报复一下高丽。既然如此,如果能够取得江南的谅解,日本倭寇之事的确能够有所转机。.u&#
;
.&#
;
“此事责任重大,谁去处置为好呢?”
“不如让臣去吧。”辛旽『毛』遂自荐道。
“真平侯,此去千里海路,路途艰辛,再说江南姿态未明,恐有害于你。”高丽王关切地说道。虽然他知道辛旽能言善辩,指不定就能说服江南一干人等,恐怕是最好的人选,但是他觉得自己身边一时离不开辛旽,于是便犹豫不决。
“大王,真平侯一心为高丽着想,此情此心值得赞赏,他威望甚高,又是大德高僧,他去江南,恐怕不但高丽商人会竭力为其开脱,江南信佛之人也会拜服与他,正是出使江南的最佳人选。”崔莹当即劝言道,只要把辛旽支开,世家大臣们便可以慢慢说服高丽王,铲除这个祸国殃民的妖僧。
事情来得很突然,高丽王还在犹豫不决,出使江南关系重大,尤其是在倭寇入侵之时,这次打退了他们,难保下次他们不会又来,所以找到根源才是最好的办法,而除了辛旽,高丽王还真想不出可以信赖的人。
“大王请放心,现在江南水军在耽罗岛有驻扎,只要将我送到那里,臣自有办法说服他们让我去江南。”辛旽也劝道。耽罗岛在两年前便被江南海军夺了去,理由是那里有元廷的养马场,高丽由于内『乱』和元廷的压力无暇顾及,也就装聋作哑了,只要等待以后再图收复。
“那好吧。”高丽王想了一会,最后答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