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来了就好
朱元璋坐在快船上,看着两岸的风景如飞一般向后飞驰,心里却一直难以平静。从濠州起事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了,当年自己意气风发,带着两万健儿,响应刘太保的号召挥师北伐,河南、陕西,来来回回折腾了数年工夫,结果人是越打越少,情况是越大越窘困。现在刘太保死了,小明王死了,许多名震天下的红巾军大将都死了,反倒是当年与众人反道而驰的刘浩然却混得风生水起,先是攻陷了滁和,接着打下了江宁,然后是东南,最后奇迹般地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陈友谅,现在的江南已经尽在他的手里。这真的是命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心底涌起一阵悲凉,当年从淮西出发,带着二十几个老弟兄,一万多子弟兵,一路打一路损失,到了汉中不过剩下十几个老弟兄和六千多子弟兵,还以为在那里可以蛰伏再起,却被李思齐步步紧『逼』,最后带着十来个老弟兄和三千多子弟兵缩在商州。朱元璋知道,自己最鼎盛时拥兵五万,可是骨架子还是那些老弟兄和子弟兵,其余的兵马来得快也去得快,这次内乡遇袭,带出来的大部分兵马当时就溃散不堪,要不是那三千子弟兵拼死作战,自己恐怕就交代在那里了。
朱元璋忍不住又眼睛发酸,内乡一战真是惨啊,自己原本以为就要与江南军会师,想不到居然元军的骑兵突然发难,耿炳文死了,吴祯也死了,内弟郭氏兄弟最后一个独苗郭兴也死了。好容易逃出来,再发现身边没有几个人了,在襄阳等了几天,这才知道周德兴、李梦庚、吴良等人的头颅现在被挂在邓州城门上。这些都是自己的老兄弟呀,周德兴是和他幼时好友,李梦庚是他为数不多的文人谋士,吴氏兄弟更是救过自己的命,现在却死光了。
朱元璋的泪水悄悄地流着,心里却慢慢聚集了一股激愤,到底是谁出卖了自己?这次东归计划,朱元璋和徐达、汤和、李梦庚等心腹筹划很久,原本以为万无一失,想不到却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出问题无非是两方面,一是出内『奸』,朱元璋想了想,只有现在还下落不明的邵荣有这个可能。邵荣原本是郭子兴手下大将,威望不下于朱元璋,自从郭子兴死后,邵荣便掌握了一部分郭子兴旧部,算是一个实力派,朱元璋原本想除掉他,但是苦于连年转战,情况不稳定,不敢轻举妄动使得原本已经成为孤军的军队一下子全散了,只好一点点地剪除他的实力。等到邵荣发觉,他的实力已经远逊于朱元璋,于是便忍气吞声,对朱元璋更加恭敬了,反倒让朱元璋抓不到什么把柄了。
难道是他一直隐忍,然后给自己致命一击,朱元璋暗暗地想道。除了内『奸』还有一个可能是江南这边出问题了。由于东归计划必须江南军配合,所以自己的计划江南知道的一清二楚,而且邵荣想出卖自己,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和河南的元军搭上线了。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后背渗出冷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如果江南不希望自己回来,内乡失败后大可以在光化或襄阳再下手,怎么还会让自己活着去江宁。
思来想去,朱元璋一直没有一个头绪,脑袋也想得昏昏沉沉,到最后,他干脆不去想了,福祸难测,不如坦然受之。于是他便和徐达、汤和、李文忠等人以酒解愁,每日都是喝得大醉。
七月初五,朱元璋等人终于来到了江宁,看着这座龙盘虎踞的金陵古都,还有那川流不息的船只,朱元璋骤然感觉到这其中蕴藏着的活力和实力,经过十余年,江南到底发展到了哪一步。
正胡思『乱』想着,徐达走过来轻声说道:“元帅,前面是码头了,好像有人在迎接我们。”
朱元璋连忙定了定神,待到船停稳,跳板搭好,他疾走几步便走到了岸上。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迎面第一个人看上去有点熟悉,但是却不敢确定是谁,他身上带着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应该是一位身居高位之人,到底是谁?
“国瑞,想不到十余年不见,你憔悴许多了。”来人刚一说话,朱元璋心里砰咚一抖,难道是刘浩然,对,真是他,朱元璋越看越觉像,于是不敢怠慢,刚准备弯腰行礼却被一把托住了。
“国瑞,何必如此多礼。”刘浩然挽着朱元璋的手,眼睛在朱元璋的脸上扫了一遍。朱元璋觉得这目光很温暖,就像多年未见的朋友一般,“当年我俩在定远县城一面,可谓是相见如故,今日重逢,真是让人感叹嘘唏啊。”
朱元璋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恭声道:“朱元璋见过丞相。”真是想不到十年没见,刘浩然居然让他不敢相认了,应该是他身居高位后气质变了许多,几乎成了另一个人,再也不是朱元璋记忆中定远军统领这般的草莽英雄了。
刘浩然挽着朱元璋,看了许久,最后只是说了一句:“国瑞,你受苦了,回来就好!”
听到这里,朱元璋眼睛不由一湿,泪水忍不住要流出来了,他连忙向旁边一让,向刘浩然介绍徐达、汤和、李文忠等人。
刘浩然一一挽着他们的手,不让他们行礼,虽然每人都是短短一句话,却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年轻的李文忠更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是夜,刘浩然在府中设宴,李善长、冯国用、汪广洋、缪大亨、等留在江宁的淮西籍文武官员尽数到席。
“初想当年武烈王举事起义,我淮西豪杰应者如云,而今十余年过去了,已经是人事皆非,好多兄弟已经逝去,正所谓逝者已去,壮志未酬,我们这些活着的就应该更加好好地活着,为他们未酬的壮志而努力!”
“来!”刘浩然举起了一碗酒,“为我们淮西豪杰干一碗,我们生则名动天下,死则流芳青史!”
“好!”众人应者如雷,全部举起了酒碗,一饮而尽。这一夜,不少了都喝醉了,朱元璋等人更是醉得一塌糊涂。
过了两日,刘浩然每日都接见朱元璋等人,询问他们转战各地的情况,回忆过去的往事,并安慰他们,暂时休息几日,然后先去江宁陆军军官学堂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意愿安排合适的职位。
在刘浩然的安抚和劝慰下,朱元璋等人慢慢地恢复了心境,他们也了解到到江宁陆军学堂去进修并不是针对他们的特例,常遇春等诸多名将也老老实实在里面待过,当即也放下心思,准备进学。
这一日入夜,在刘浩然赐予朱元璋的府邸里,有一个人悄然前来拜访。
“敢问先生是?”朱元璋不认识此人,当即奇怪地问道。
“在下夏煜,恭据监察局主事。”
“原来是夏大人,朱某有失远迎。”朱元璋这几日也听说这位夏煜大人的厉害,说实话,江南官场上,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最厌恶的就是此人,但是最不敢得罪的也是此人。
“不必客气,”夏煜笑了笑说道,“我有事想于朱大人单独细谈。”他看了看朱元璋身后的徐达、汤和等人,直接说出自己的意思。
“这……”朱元璋略一犹豫,马上请徐达等人回避,让室内只剩下他与夏煜两人。
“朱大人,我这次贸然来访,是想见见故人。”夏煜抿了一口茶淡淡地说道。
“故人?不知夏大人此言何意?”
“当年我游学各地,也曾经去过濠州,路上却被二郎寨的好汉给抓去了,因为身上没有钱财,差点被这些好汉开膛破肚。幸好这日郭元帅上山,遇见此事,见我一个文弱书生,便起了怜悯之心,将我放下山去。”夏煜不疾不徐地说道。
朱元璋心里有了底,他知道岳父一些底细,当年他是濠州豪强,暗地里也干些没本钱的买卖,二郎寨就是他麾下的一处地盘。
“虽然别人认为夏某是个小人,但是也知恩图报。可惜我一直郁郁不得志,天幸我遇到了丞相,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有了报恩的能力,可是郭元帅却不在人世了,连其子也死于『乱』军之中,真是叫我遗憾啊。”说到这里,夏煜不由黯然神伤,仿佛在责备自己,也在感叹老天爷不给他一个报恩的机会。
而朱元璋眼角不由抖了抖,郭子兴的死连同他儿子郭天叙的死都与他脱不了干系,不过他觉得这些都是密不可传的消息,旁人应该不会知道,而知道内情的周德兴、李梦庚已经死无对证。
“朱大人,你夫人是郭元帅的养女,是郭元帅最后一个亲人了。”夏煜的话说得很明白,郭子兴的家人已经死光光了,唯独只剩下一个养女马氏,他今晚来这里就是看着马氏的面子上,想来还这个恩情。
“不知夏大人有何以教国瑞。”朱元璋拱手道,人家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他自然知道夏煜不会无缘无故晚上跑来拜访。
“没有什么事,我只是提醒你,有人不想你们回来。”夏煜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朱元璋不由浑身一震,他前几日一直在想着这些事情,而这几日由于刘浩然的态度暂时放下这个念头,今晚听得夏煜这么一说,怎么不叫他心惊。
“我想你也察觉一二了,东归计划何等缜密之事,如何让元军知道讯息的,而且时机把握地这么好,刚好在即将与襄阳接应部队会合之前?”夏煜依然是那么不紧不慢。朱元璋却有点沉不住气了,内乡一战让他损失太惨重,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了,这心里的激愤被夏煜的话一引,腾腾地就往上冒。但是他不敢开口,现在的他在江南只能算是个新丁,任何一个人都可能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这其中的玄机旁人看不出来,可是我一眼就能看出来。”夏煜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点得意之『色』,这让朱元璋不由心生疑『惑』,当日在襄阳,他看到冯国胜因为这次行动失败大为恼火,狠狠地把一些部件臭骂了一段,后来到了江宁,又听说因为这件事情冯国胜挨了处分,还有一些人被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