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夺取昌阳之后,张拓的势力范围看上去才算有点规模,从蓬莱到昌阳呈条状,占据了山东半岛的边缘位置。
由于这片区域是黄巾兵灾的重灾区,张拓占据的这些地方人口竟然只有十来万。
就算是古代最大比列,十人养活一名士兵,他也无法常备一万人规模的军队,更何况眼下这十万人里最多的就是老弱。
张拓和田豫商量后,按下了继续征战的心思,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
以征北将军府的名义,张拓下达强制性命令,要求凡是十八至三十八岁的壮年男子,必须和无依无靠的老弱妇幼组成家庭,最低限度是两人。
就连他军中的将士也不例外,典韦娶了一名带着孩子的妇人,并且还认养了一位老人。他的侄子典锋,今年二十岁,由典韦做主从灾民里娶了一位未嫁少女。按理来说这就够四个人了。
不过典锋那小子并没有就这么“罢休”,他还收养了五个被遗弃的孩子作为义子义女,最大的八岁,最小的才一岁半,一时之间成为张拓这项政策最显眼的人物。
张拓没有亏待他,任命他为督邮,为他监察治下各项政策的实施情况,督邮位小权大,锻炼一段时间后必将身居要位。
而符合条件但是拒绝执行这种政策的人,必须无条件从军,而且不会被赏赐土地,以后即便立功也无法和那些踊跃参与的士卒相提并论。
赏罚兼有,恩威并重,再加上东莱的士族富户几乎全部被袭掠一空,这项政策的执行出奇的顺利。
不过事后,也不是没有麻烦,北海孔融就公开表示,此举悖于人伦,母不生而有子,父不问而娶妻,于禽兽无异。
俗话说祸兮福所倚,孔融此言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张抗的声誉雪上加霜,但是大儒郑玄却站出来支持张拓了。
当然郑玄只是支持张拓这项政策,并不是说他就投靠了张拓,人家当世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儒,根本不会看上他一个黄口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