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走进中国的心痛地带 (第1/2页)
红洋_加拿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翌日,天刚蒙蒙亮,蓝冰随着摄制组一行驱车前往民政局,去接扶贫科的科长艾武,因为他要陪同他们一道下去采访。
抵达民政局大院的时候,曙光刚好划破天边的暮霭,光芒四射,给巍然耸立的民政局玻璃大楼,镶嵌上曙红的光亮,耀眼夺目。就在蓝冰不由得感叹着民政局大楼的豪华和气派的时候,司机告诉她,民政局的职工宿舍楼群也是外表高档,内部宽敞舒适,在南州市堪称住宅典范。
在办公楼的花坛前,蓝冰第一次见到了艾武。他看起来三十出头,两道剑眉透着俊气。他有着孩子般的笑脸,开朗随和。上了车之后,他向蓝冰介绍了今天被访的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艾武有时要到乡村去搞社调,核实当地的贫困情况。在不久前的下乡途中,他发现了一个不幸的家庭。一位叫罗淑芬的年轻妈妈,今年才
岁,和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七岁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的父亲长年在深圳打工,后来和一个打工妹好上了,从此撇下了这母子俩。不久前,灾难突然降临,罗淑芬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只有通过骨髓移植手术来治疗。不幸中的万幸,她哥哥的骨髓和她的完全相配,可以为她提供骨髓供体。但是手术费加后续治疗费共需
万元,面对这笔天文数字,她只能放弃治疗,等待着死亡一步一步朝她走来。
罗淑芬的不幸遭遇,一直让艾武无法忘记。恰巧这时南州电视台要制作筹款节目,在和电视台的碰头会上,艾武将罗淑芬的不幸告诉了电视台负责这一节目的冰花,希望通过捐款晚会,帮助罗淑芬筹到这笔治疗费用。很快地,冰花将这个家庭的遭遇写进了第一次采访计划里,没多久就得到了上头的批准。就这样,援助罗淑芬的行动,在他和冰花的努力下有了进展。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摄制组来到了一个丘陵环抱的小村落。在艾武的指引下,找到了罗淑芬的家。这是一排简易的红砖房,罗淑芬正坐在院子的桂树下剥着玉米,消瘦的脸上略显苍白。她瘦弱的儿子靠着她的背,坐在地上玩着竹笼里的蟋蟀。儿子逗着蟋蟀时的阵阵欢笑声,引得罗淑芬时不时地微笑摇着头。金色的阳光,从树的缝隙洒了下来,星星点点地落在母子俩的身上,勾画出晨光中的脉脉温情。
蓝冰不由想到了大卫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喜欢靠在她的身上,下意识地在她温暖的怀里寻找一种保护。尤其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卫常常对她说:“妈,要是你不搂着我睡的话,我就不盖被子。”
他们一行的到来,给小小的院落带来了嬉闹。罗淑芬拉着儿子的手,从地上站了起来,微笑地招呼着大家。她儿子紧张地攥着妈妈的手,紧紧跟在她的身后,怯生生地打量着这群不速之客。
“你的蟋蟀笼好漂亮啊,是你自己编的吗?”蓝冰蹲了下来,轻轻摸摸了小男孩柔软的头发。
“不是,是妈妈帮我编的。”孩子的眼里流露出自豪的眼神。
“你妈妈很能干,可惜阿姨不会编笼子,所以给你买了一些玩具。”
男孩抬起头看着妈妈,征得了妈妈的同意后,欣喜地接过了蓝冰给他买的玩具,并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爱不释手,就是不舍得拆开花花绿绿的包装盒。
蓝冰想到大卫小的时候也很喜欢玩具,他在家里专门有一个玩具房,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每当大卫收到新的玩具时,他总是三下两下就撕开了包装纸,迫不及待地剪开玩具盒,玩了几分钟之后,就扔到一边去了。
大伙儿跟着罗淑芬进了屋子,家里的摆设很简单,一个饭桌,几把椅子,一个小的黑白电视机放在角落的柜子上。蓝冰和她聊着家常,并让她放松,不必理会摄像机。不一会儿,屋子里飘进了一股白烟,大伙儿被呛得咳了起来。
“对不起,是我儿子在灶间生火,他在给我煮中药。”罗淑芬抱歉地看着大家,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蓝冰惊讶地看着她:“你儿子这么小就会生火煮药了?”
“是啊,别看他才七岁,但是可能干啦。他会去河边挑水,淋菜地,上山砍柴,煮饭,喂猪。”罗淑芬眼里闪着欣慰的目光,嘴角挂着无奈的笑容。
“七岁,七岁的孩子!”蓝冰心里嘀咕着。儿子大卫七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学校夏令营到野外露营一夜。回来后老师告诉她,晚上睡觉的时候,大卫抱着小熊在床上抽泣了很久,因为他想妈妈了,想回家,蓝冰听到后心疼得眼泪几乎掉了下来。
灶间传来了孩子急促的咳嗽声,大伙儿顺着罗淑芬的目光望去,他儿子正用一把扇子煽着火,一股浓浓的白烟涌出,几乎吞咽了他赢弱的身子。罗淑芬留恋地看着儿子忙碌的背影,眼泪一滴滴落了下来:“我必须教会他干这些活儿,到时我死了,他还可以自立下去。他是个瘸子,将来寄人篱下的话,免不了别人的嫌弃和白眼,只有靠自己多干些活,才能找口饭吃。”
蓝冰胸口阵阵发痛,走过去搂住了她,掏出纸巾为她擦泪。罗淑芬用力咬著自己的嘴唇,拼命忍住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孩子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吗?”蓝冰抚摸着她的肩,抚摸着这个挑起一家风雨的赢弱肩膀。
“知道,我告诉他治我这种病要花很多钱,但是因为妈妈没有钱,所以不久就会离开他,我告诉他要好好活下去,我会在天上看着他,保佑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