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社会历史的积淀是人的潜能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马克思指出:“已经产生的社会,创造着具有人的本质的这种全部丰富性的人,创造着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作为这个社会的恒久的现实”[
]。人的感觉、感受性、人的本质力量及其对象化,是在社会和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在社会和文化的历史运动中才能形成和实现;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感觉和感受性才真正变成了人的感觉、人的感受性,变成了人的具有社会的、文化的性质和内涵的活动和享受。“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
]。人是如何产生的?人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丰富的本质力量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换句话说,人是如何形成自己作为人的潜能的?马克思给我们作出了深刻的解答,那是人自己劳动的结果、实践的结果、人自己组成的社会发展的结果。
我们已经知道,人的潜能存在于人的身体即人的生命有机体中。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在谈到人手的能力及其形成过程时指出:“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只是由于劳动,由于总是要去适应新的动作,由于这样所引起的肌肉、韧带以及经过更长的时间引起的骨骼的特殊发育遗传下来,而且由于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不断以新的方式应用于新的越来越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以致像施魔法一样造就了拉斐尔的绘画、托瓦森的雕刻和帕格尼尼的音乐”[
]。为什么人手如此灵巧、如此完善、以至于几乎能够制造和使用一切工具、能够控制和支配一切物体?这是因为长期劳动的结果。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的手,还创造了人能够直立行走的双脚,创造了能够进行意识思维活动的人脑,劳动实际上是系统地创造了人的躯体组织和生命有机体。人的身体及其所蕴含的能力之所以能以现在的样子呈现出来,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进化的结果,而是由人类祖先世世代代的劳动推动的结果。其中,人的大脑是蕴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从事意识思维活动并产生智慧的重要器官,它的异常复杂的谜一样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建构及其所形成的生理结构、它的神奇的记忆功能、意识功能和思维功能,“是劳动这种社会性活动的进化发展在生物遗传学上的记录和积累”[
]。概而言之,人的大脑、感觉器官、发音器官以及以它们为物质生理基础的意识、思维和语言,虽然有其自然发生史的前提和基础,但又都是社会性的劳动推动的结果。
人的潜能不仅形成于社会性的劳动过程中,而且还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这些潜能会通过需要而反映出来,又会通过需要的满足而得以实现。夏甄陶教授指出:“对社会的人来说,需要的产生和发展,是同满足需要的力量、能力和手段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人在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之所以不断产生和发展出自己的越来越多样化的需要,是因为同时也不断产生和发展着自己的本质力量,不断获得和强化自己的各种活动能力和活动手段。这些力量、能力和手段经常会导致新的需要的产生。在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力量、能力和手段之间,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好像没有尽头的连锁效应。人的需要的不断产生和发展,满足需要的力量、能力和手段的不断增长和强化,它们之间的没有尽头的互为因果的连锁效应,表明人类在世世代代的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永无止境地实现、追求和丰富着自己的规定性,生产着自己的全面性,发展着自己的普遍性。尽管这一进程在以往的历史中是十分缓慢的,充满着曲折的,甚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畸形和病变,但这毕竟是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文化存在物的总的发展趋势”[
]。他还指出:人所创造的或通过人的活动产生的用来克服人的**感觉器官的自然局限性的社会的器官(包括延长和放大人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器及其机能的工具和人的社会交往的工具),对于“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和创造“具有丰富的、全面而深刻的感觉的人”,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人是社会、文化和历史塑造的产物,正是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塑造,才使人成为具有具体的需要、能力、特性和本质的现实的人,成为具有自己的规定性的人。人当然是历史的前提,但是,超越于动物的人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马克思说:“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
]。这说明,人类的历史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和前提,人通过自己的历史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本质力量。孙正聿博士指出:人的意识是以“文化”形式体验、领悟、充实和升华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是以“文化”为依托、为内容而构成的“意义世界”。而“文化”,既是人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各种方式为中介把握世界的结果,又是人作为现实的人并与世界发生现实的“属人”关系的前提。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包括常识、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和哲学等等,是人类对世界发生“属人”关系的“中介”,也就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这些基本方式最为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日新月异的“世界图景”,即常识的、宗教的、艺术的、伦理的、科学的和哲学的“世界图景”。语言是“文化的水库”,它保存着历史的文化积淀;反过来,历史的文化积淀又通过语言去占有世世代代的个人。[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对某种语言的掌握也就是对某种文化的掌握。语言哲学证明:语言与文化具有全息关系,也就是说,语言包含着文化的信息,语言是文化的产物、文化的载体,甚至一种语言就是一种文化模型、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语言可以表达、包含、标记文化现实。更为重要、更有意义的是:语言结构里压缩了文化视觉。换句话说:“每一种语言因其用法模式的明显区别而适应于一种独特的文化与社会环境,”“每一种语言都在自身的素质中积累了上千年的文化传统。”文化的进化可以通过语言反映出来,也就是说,从语言的进化信息中可以读出文化进化的信息。文化信息压缩在语言结构里,比如:英语和汉语中的不同的句型、不同的语言结构实际上就是两个民族各自的哲学观念、文化眼光、文化素质在句子结构、语言结构中的凝固和积淀。“掌握语言的能力与硬件有关,依赖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以及操作发声器官的运动中枢,但是说哪种语言却又取决于文化环境。因此语言能力是生物遗传的,而具体的语言结构则产生于文化进化。”既然语言能力可以遗传,并通过遗传存在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以及操作发声器官的运动中枢中,而语言本身又积淀着历史文化、反映着社会的进化,那么很显然,以语言能力为重要代表的人的潜能也就是社会历史发展在人那里的凝结和积淀。[
]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仅凝结在一定的客体中,同时也凝结在一定的主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
]所以,个人是什么样的,有多大的潜能,这都是以往人类历史的结果和产物。
潜能是潜在的能力,是指一个人身上现在没有、将来会有的潜在力量。潜能有未显性和可诱发性的特征。人的潜能主要包括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两个方面。人的潜能开发的主要途径包括制定职业计划、发挥大脑功能、保持健康心态、培养良好习惯、锤炼坚强意志、加强学习和实践等。
世界上一些最优秀的科学家,正在积极研究人类潜能的因素以及如何发挥人类的潜能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目前尚无系统答案。但在现有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
(一)制定个人职业计划。职业计划是指确立职业目标并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才能自觉地学习和工作。制定职业计划,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这是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前提;二是计划要切实可行。个人的职业目标一定要同自己的能力、个人特长及工作适应性相符合;三是个人职业目标要与组织目标协调一致。离开组织目标,便没有个人的职业发展,甚至难以在组织中立足;四是在动态变化中制定和修正个人职业计划。随着时间的延续,员工本人的情况及外部环境条件都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员工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计划。
(二)充分发挥大脑功能。大脑是人智慧的源泉,开发潜能的关键在于开发大脑。一是信息刺激,勤于用脑。信息是大脑的精神营养,对大脑的最佳的信息刺激,就是勤学习、多学习。开发大脑潜能的关键在于多练脑、勤动脑、会用脑;二是协同开发,全面塑脑。既注重左脑功能开发,又重视右脑功能开发,克服“重左轻右”的传统倾向。可以多开展一些左侧活动和音乐美术活动,促进大脑状态协调发展;三是劳逸结合,科学护脑。要有张有弛,注意休息,保证必要睡眠,防止过度疲劳,防止外伤和毒害;四是营养健身,合理补脑。要及时补充能量,多食用一些健脑补脑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身健体。
(三)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心态能使人成功,也能使人失败,只有在积极健康的心态下,才能实现人的潜能的自我开发。积极的心态主要包括:
快乐。人世间并非无烦恼就快乐,亦非快乐就没有烦恼,关键在于自我调整和自我感觉。科学已经证实,当人快乐时就会分泌出一种脑内吗啡,使人兴奋而充满活力;相反,人在悲观时就会分泌出腺上激素,它将打败人的正常平衡,有损身心健康。要快乐就必须做到心境开朗、心态平衡、宽容他人。
自信。让信仰的力量和心安的感觉充满心中,就是获得自信的秘诀,也是去除疑惑、克服缺乏信心的最佳方法。自卑是自信的大敌,要树立自信心,最主要的是克服自卑心理。如果一个人拥有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豪气和信念,自卑感就永远不会侵袭他的神经。
上进。上进就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珍惜每一天,努力到最后一刻,才能问心无愧,这是对生命最高层次的负责。只有具有了上进心和进取心,才能焕发出生命的勃勃生机,挖掘出自身最大的潜能。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台湾学者郭腾尹在《命好不如习惯好》一书中,整理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
个习惯,即学习、创新、节约、感恩、负责、尊重及幽默。提出命好不如习惯好的理念,警惕人们要驾驭习惯的方向、突破习惯的束缚,对我们挖掘自身的潜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锤炼坚定的意志。开发自身潜能,是一场发生于身心的自我革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做保证。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条件。缺乏意志的人,不仅实现不了开发潜能的任务,即使是现有的才能也很难有效地发挥。
(六)勇于思考和善于思考。创新是所有潜能最重要的潜能,创新能力是个人能力的最高境界,而勇于思考和善于思考是对于提高创新素质的基本要求。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不迷信权威,不人云亦云。
(七)加强学习和实践。一个人潜能的开发,归根到底要通过学习与实践来完成。学习可以开发自身潜能,提高智慧能源,只有不断地学习,激活大脑中的“接收细胞”,不断地供养充电,&#
;&#
;u&#
;
s
.&#
;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状态。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促使了知识的升值和更新,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必然要带来学习观念的转变;学习不再是人生阶段性的任务,而将伴随人的终身。因此,学会如何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实践同样是必不可缺的,它是将知识化解为能力的前提,同时实践的过程又是继续学习和深入学习的过程。实践过程尤其要敢于尝试求知。伟人之所以伟大,往往体现在其探索的品质以及探索求知的勇气上。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在许多方面与普通人一样平常,主要的区别只不过他们敢于走其他人不敢走的路罢了,也就是说他们是探索求知的先驱者。一旦你敢于探索那些陌生的领域,便可能切实体验到人世间的种种乐趣,也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如你刚接手一件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但经过努力也做得不错,那么这个努力的过程就是不断提高的过程。正因为没做过,因为陌生,所以才不敢掉以轻心,才会竭尽自己所能来做好它;如果你轻易推掉了它,也就永远不知道自己也能做好这件事,即也有这个潜能。所以,不要限制自己,给自己围一堵墙,墙里面能做,墙外面不能做;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而要多给自己机会,多尝试求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从而使自己的潜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当然,在尝试未知时,要尽可能突破平常的思维定势,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则更有利于潜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