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th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十二章
乱世悲歌起僻村
关中有四条道路通往蜀地,由西至东分别为陈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这四条道中,傥骆道最为便捷,也最为艰险。
傥骆道南起傥谷,北至骆谷,因此得名傥骆道。此道南北狭长五百里,期间有西骆水、黑河水、酉水、傥水等数个河谷。三国时,姜维从这条路北伐,曹爽由这条路讨蜀,钟会灭蜀,其主力也是由此进军。到了南北朝,关中、汉中分属两国,这条道路闭塞荒废。待得隋朝一统天下,它才又被开通。
傥骆道中南端,一条酉水凿山南去,两旁山峰巍峨耸立,真有一种“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在这绝谷死地,一条栈道凌空架设于西侧山壁上,连通着整条傥骆道。赵旭牵马握枪走在栈道上,一边观赏着河谷风景,一边感慨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建筑能力。
不知过了多久,南方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隐约间还能听见马铃声。他警觉了起来,暗思量道:“此地偏僻,听声音应该来了许多人,难不成是盗匪?”紧接着,他便翻身上了马,并取弓箭在手。来人若是盗匪,便以弓箭自卫,以快马逃遁。
不一会儿,南方闪出一群人。这群人统一穿着黑色武服,裹着白头巾,或拿木棒,或拿木叉,或提短刀,不像整齐划一的官军,也不像盗匪,倒像是老百姓为了守土卫乡,自发组成的乡兵。
赵旭见状,一颗悬着的心立即落下,但即刻又心生疑惑,暗忖道:“乡兵不是官军,更不是盗匪,很少离开自己家乡。这些人快步疾驰,倒像是哪个地方吃紧,前去支援。傥骆道直通关中,北面还有一些村落。我干脆缓行慢走,以免沾上什么晦气事。”
决定之后,赵旭便仅靠山壁,让出栈道主路让白巾兵过。同时,他也手握剑柄,以免遭到不测。他的剑安在马颈左侧,是一柄“八面汉剑”。
八面汉剑是汉剑的一种,因单侧剑脊有四个棱面,两侧剑脊共是八面,所以得名。墨谷隐遁避世多年,虽精通铸造之法,能铸出削铁如泥的宝剑,但在兵器样式方面却没有像外界这般兼容并蓄。赵旭的八面汉剑自然比不上黎雁羽的那柄剑,可在锋刃、硬度上仍然不输给当世最顶尖的隋刀。不过,因为刀剑有着本质不同,真在战场上,剑还是不如刀有用。
白巾兵快步走过,除了几个跑在最先、头领打扮的人多看了赵旭几眼,而后便无人再往他看。他在这时也颇为无聊,于是便默数起人数来。一炷香的功夫,这队白巾兵已经全部跑过,他也算出了人数,约是三百余人。
这时,南边忽然跑出了五骑人马。当先一人是个女的,作披麻戴孝打扮。后面四人也有三个与她一样,剩下一个人虽未戴孝,但也一身素服。
五骑中的四骑快速跑过,看也不看赵旭一眼。赵旭见他们各个面有愁容,一副焦急之色,不禁感慨:“若是行军赴战,去了也是送死。”
恰在这时,五骑人中的最后一骑经过。这人是个圆脸,约莫三十出头,唇上鼻下有着一条粗粗的胡须。最令人注意的是那一对丹凤眼,不仅炯炯有神,还散发着一股不怒自威的英气,令赵旭都不敬有些畏惧。
他似是听见了赵旭说的话,立即勒马,抱拳拱手,好声说道:“在下王兵,字仲魁,敢问阁下姓名?”
赵旭愣了愣,没想到这看似武将一般的人物却是一口书生话音,于是也拱手抱拳,回答道:“在下赵旭,字鸣雁,敢问兄台有何赐教?”
“赐教不敢当。”王仲魁放下手,勒住马,虚心问道,“公子说我等‘去了也是送死’,不知是何缘故?”
“哈哈哈……”赵旭傲然一笑,道,“兵卒快步奔跑,气喘吁吁。首领快马疾驰,不顾周遭。这正着了兵法两大忌,焉有不败道理。”
王仲魁面露难色,疑惑道:“敢问是两大忌?”
赵旭道:“兵法云‘百里而趋利者厥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兵半至’。头领倒好,快马开道,再远也可到,可怜那些兵卒,已是体力半泄,若在激战,如何能胜?此忌一。头领面有匆忙之色,不顾周遭,若是敌人设置伏兵,岂能看出?此忌二。这二忌正应了‘急功近利’四字。”
王仲魁豁然,却又长叹一声,颇为无奈地说:“我等也毫无办法,只恨贼军困乡,实在慢不得半刻。”
就在这时,南面又上来一队步兵,先前奔走的四骑也回来了两骑。
待两骑走近停下,王仲魁举臂先指着左边一人,对赵旭说道:“这是我大弟王客,王叔魁。”接着,他又指向右边一人,说道:“这是我小弟王友,王季魁。”
王仲魁又手指赵旭,向他的两兄弟说道:“这位是赵旭,赵鸣雁。”
介绍完毕,赵旭与他们抱拳致意。
王叔魁和王季魁看似不到三十,虽然没有王仲魁那样的天人气度,但也非同普通角色。王叔魁彬彬有礼,一派书生风气。王季魁精壮挺拔,一派武士气度。
王叔魁刚一放下双手,便对王仲魁说:“二哥,小妹着急,先走了。”
“哎!”王仲魁长恨一声,摇头道,“如此急躁,岂不正着了兵家大忌。”
王叔魁和王季魁面露疑惑之色,不解地对视一眼。
王仲魁不加解释,即刻下令:“四弟,你快马往前,拦住小妹和冯少堡主,让他们与前军在栈道上休整。三弟,你即刻传令后军停下,原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