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奸似忠说陈祗
沈伯俊
董允(?-
),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东北)人。董和之子。董和在刘璋手下曾任益州郡太守,执法严谨,为政清廉,深得民众拥戴。刘备夺取益州后,任命他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负责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务。他勤于国事,为人坦诚,事有不妥,能与诸葛亮反复磋商,深得诸葛亮称赞。董允继承家风,年轻时即与费祎齐名。初为太子舍人;后主即位,迁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北伐,留他与郭攸之、费祎总摄宫中之事。不久,费祎调任丞相参军,董允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由于郭攸之性格温顺,而董允忠直敢言,谏诤后主过失的责任实际上都落在他的肩上。他刚直不阿,处事总是防患于未然,对后主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敢于劝阻。例如,后主多次企图增加后宫嫔妃;董允却认为古代后妃人数不能超过十二个,现在人数已经够了,不宜增加。后主无可奈何,对他颇有几分敬畏。对于后主宠爱的宦官黄皓,董允经常管束督责,因而黄皓更是怕他,不敢为非作歹,其身份不过是小小的黄门丞。延熙七年(
),董允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副贰,与蒋琬、费祎并为蜀汉重臣。在这十几年间,蜀汉宫廷风气较正,后主基本上能守君道。因此,蜀汉民众无不追思董允。《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赞许道:“(董)允立朝,正色处中,上则匡主,下帅群司。于时蜀人以诸葛亮、蒋(琬)、费(祎)及允为‘四相’,一号‘四英’。”
许靖(?—
),字文休,是汉末三国时期名气很大的人物。他年轻时就与从弟许劭以善于品评人物著称,每个月都要更换对当时知名人物的评价排序,号称“汝南月旦评”。大家熟悉的那句对曹操的千古定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就出自许劭之口。许靖名气不如许劭,而且由于感情不合,曾被许劭排斥;但凭着正直的品格和过人的才干,在汉灵帝在位时就担任了尚书郎,主管官员的选拔。灵帝死,少帝即位,董卓进京,控制朝政。许靖协助吏部尚书周毖,仍尽力举荐任用优秀人才:进用荀爽、韩融、陈纪等名士为公卿郡守,任命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韩馥等人上任后,都起兵讨伐董卓;为此,董卓杀害了周毖。许靖逃离洛阳,在天下大乱中辗转流徙于豫州、吴郡、会稽,后又远赴交趾(治所在今越南河内东北)。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因而赢得了普遍的赞誉。后来,益州牧刘璋派人邀请他,许靖便来到蜀中,先后任巴郡太守、广汉太守、蜀郡太守。建安十九年(
),刘备夺取益州,以许靖为左将军长史(此时刘备的主要官衔是“左将军领荆、益二州牧”)。建安二十四年(
),刘备称汉中王,以许靖为太傅,名义上位居文臣之首。章武元年(
),刘备称帝,又以许靖为司徒,在文臣中仅次于丞相诸葛亮。此时,许靖已经年逾七十,虽然不掌实权,但因几十年的盛名,加之爱惜人才,乐于奖掖后进,威望很高,连诸葛亮都很尊重他。
在谈论蜀汉的亡国之祸时,人们常常批评后主刘禅的昏庸无能,痛斥宦官黄皓的奸佞乱国,这当然是对的。然而,绝大多数读者,包括绝大多数学者,却忽略了一个助长刘禅的昏庸,促使蜀汉后期朝政**的关键性人物——陈祗。
陈祗(?—
),字奉宗,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蜀汉重臣许靖之兄的外孙。他自幼失去双亲,因而在许靖家长大,并一直跟在许靖身边。
借助许靖在蜀汉的崇高地位和声望,陈祗弱冠(二十岁左右)便已知名,逐步升迁为选曹郎(负责选拔官员的尚书郎)。他相貌堂堂,多才多艺,颇有心计和手段,受到当时执掌朝政的大将军费祎的赏识。延熙九年(
)冬,头号执政大臣、大司马蒋琬和辅助蒋琬、费祎,负责处理日常政务的侍中、尚书令董允逝世,费祎便把陈祗破格提拔为侍中,代替董允主管宫中事务,从而掌握了相当大的权力。
然而,陈祗继任侍中后,既没有继承许靖宽仁大度、公忠体国的品格,也没有学习董允清正廉明、刚直不阿的风骨,却一反董允成规,与黄皓内外勾结,一味迎合后主的享乐**,使其开始走上昏庸之路;黄皓也晋升为黄门令,开始干预政事。对费祎、姜维等执政大臣,陈祗则玩弄两面手法,极力敷衍,继续骗取他们的信任。延熙十四年(
),尚书令吕乂卒,他又以侍中守尚书令,加镇军将军,掌握了更大的权力。由于费祎北驻汉寿(今四川省广元市昭化镇),两年后被刺于该地,姜维则长期在外领兵打仗,两人都很少过问朝政,因此,朝中大权,实际上被陈祗所控制。于是,陈祗更加肆无忌惮地串通黄皓,进一步引诱后主沉溺于声色犬马。在二人的包围和迎合下,后主贪图享乐的性格弱点日益膨胀,觉得二人对自己处处顺从体贴,把自己服侍得很舒服,很顺心。相比之下,那位动不动就谏阻自己的董允,自然让他想起来就不舒服;久而久之,竟至“追怨允日深”。在陈祗掌权的十二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