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红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强云果断地应承李顺诚,对他说道:“不管将来是赚还是会赔本,这桩特殊的生意我做了,李先生请起,我们仔细商量一下。”
待杨顺诚坐好后,林强云目注他说:“李先生,既然你已经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那我们就先把条件谈好。首先,一百八十万两银子的赎金一分也不能少,只要你有其他货物折价充抵能够凑足就可以,必须全部交到我们的手上。”
李顺诚想来,自己多年劫掠到的那些货物一起算上,如果双木商行不将价钱压得太低的话,既使少一些,相信也不至于差得太多,到时候再多赔一点小心,应该能就此作罢。当下一口答应林强云的要求。
“今天,我们可以先商量确定李先生回去高丽攻占开京所需要的是哪些兵器,让双方都有个底。”林强云加重了语气说:“我们收到赎金以后,就可以按照商定好的条件立即开始进行安排。李先生认为怎么样啊?”
李顺诚还有得选择么,他只要能有重返高丽开京,可以恢复以往李家权势的一天,就心满意足了,哪里还敢挑三拣四的讲价钱,当然没口子的答应了。
林强云走到陈君华身边,抓起那把倭刀笑着说:“既是如此,李先生就和我叔、张大哥一起先商量出个子丑寅卯来吧。我要和君华叔去找那些倭人打听一下,他们倭国打制出的倭刀是否全都与这把一样的好……”
李顺诚看了林强云手上的刀一眼,不由得“咦”了一声,叫道:“林东主,能否将你手上的刀给小人看看?”
林强云把刀朝李顺诚一递,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听你的话意,似是认得这把倭刀喽,此刀有何来历,讲给我们听听。”
李顺诚把刀拿在手上,解开刀柄上缠着的布带看清后,不由得流下眼泪,语声呜咽地说:“这不是倭刀,此刀仍五百年前大唐一代铸剑大师何源子,到河北道(唐代河北道为渤海湾以北的一大片地区)时所铸的废刀之一。”
“什么!”林强云惊呼出声,急急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快说来给我们听听。”
这李顺诚虽然不是铁匠,也没和他的祖先一样会铸造刀剑,却从家传的簿籍中对其先祖的事情知道很多,特别是铸制刀剑的工艺了解得极为详细,说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李顺诚指了指刀柄上阴刻着的一个篆字说:“我李家祖上曾有一人是何源子大师的入室弟子,他在唐朝开元七年(公元
年)到天朝河北道,拜于当时在安东都护府的大行城(今辽宁省丹东市南)开炉的何源子为师。十年后,先祖自认学艺有成,便于开元十七年(公元
年)求请出师。其时何源子大师令小人欲出师的先祖,按自己所想的刀形铸制出三把刀,以便查察他学到了几成铸剑之术。一年后,小人先祖总算铸出了三把自以为不错的刀,&#
;&#
;&#
;.u
&#
;sh.但交到其师手上时,却都被何源子大师看成是一文不值的废刀……”
其中两把,当即被何源子毁掉,这一把怪模怪样的弧形刀,何源子认为虽然刀的质地不能上台盘,外形倒还有点过得去,故而就把它留下,被李家的先祖作为宝贝收藏起来,后来也成了李家的传家之宝,李顺诚也在年幼时见过。后来这把刀不知什么缘故失落,总之在他懂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把刀了。
原来,唐朝时中国有“覆土烧刃”铸造刀剑的工艺,其法如下:
先以唐朝较常见的“夹钢工艺”,是以两块锻造出来具有良好韧性的熟铁作为刀的外皮,即所谓的“庖丁铁”,夹上一块质地坚硬刚性极强的铁料,作为刀的内核中心“心铁”,经过复合锻造成形之后,再经过“覆土烧刃”、淬火——等热处理等工序,即成为一把上等的好刀。
“覆土烧刃”,则是在锻造复合成刀剑之型后,在下水淬火前,于刀剑表面覆以一层特制泥土于刀身上,靠近刀背部份覆以较厚的泥土,依次渐薄而下,刃口处则不包或少包泥土。刀身下水淬火时,刀口未包或少包泥土处直接与水接触可增加其硬度,包覆较多泥土部份并未与水直接接触可增加其韧性与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