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s24fzj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光荏苒,转眼间王淑兰的两个子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二女儿张素贞已是二十出头的姑娘。在农村,一般女孩子二十一二岁是出嫁的黄金年龄,可是她都已经二十一岁了,连个对象都没有,怎能不叫家人着急。也不是说张素贞没有过对象,早前有媒人给她介绍过一个对象,距离田家湾很近,就在公路边上的补巴桥,周围地理环境还可以,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没有明显的山坡陡梁,基本的吃饭没有问题。男方家境相对殷实,在家里属于老大,下面还有个妹妹,妹妹一出嫁就剩下他一个独子,这是众多农村女孩理想的家庭模式。
两家同意这门预定婚事后,相互往来了有近两年时间,张素贞便对这桩婚姻心生不满,嫌弃这个男孩木讷老实,话不多,也不会体贴人,做活路慢,急不起来,根本不像个男子汉,提出要退婚。
在八十年代,农村婚姻比以前有很大进步,基本能够做到婚恋自由。在袁定国谈婚论嫁那个年代,婚姻全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搞定。结婚之前男女双方并不见面,女方并不会反对父母的安排,男方人的都没有见着,也无从反对,全靠媒人那张嘴两边牵线,至于媒人说的是不是真实情况还无从考证。只要双方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基本上这事就算是板上钉钉,接下来就是择日成亲,直到结婚那天新郎新娘才相互见面。两个年轻人的感情培养从结婚过日子开始。
有媒人心肠好的,会如实反映情况,撮合成一段美好姻缘,有媒人不能如实反映情况的,掩盖一方有缺陷的,则会造成婚姻不幸,给另一方造成心理阴影。碉楼塆的袁明光大爷就是这个例子,婚前全凭媒人说,按照父母之命成婚,结果结婚那天他发现新娘是个残疾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在农村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那种,气的他结婚那天都闷闷不乐,从此他的人生一直处在阴影下。夫妻之间没有什么交流,除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外,袁明光大爷基本上不和她交流什么。从此,他开始热心队上的红白喜事,处处给人帮忙,帮忙写对联,安排执事人员名单,成为队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让自己充实起来,填补内心深处的痛楚。
解放后,婚姻方式有较大改变,允许男女双方在媒人的主持下见面,一般是邀请女方到男方家里作客,女方如果对这门亲事有意向,就会带着亲友团到男方家作客。在男方家看看周围的地理条件,交通状况,家庭硬件情况,看看男孩的外表形象,看看男方父母长辈如何。离开男方家庭后,媒人会两边征求双方父母及本人意见,如果双方没有什么意见,基本上这门亲事算是成了一半,接下来就是重大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父母的生日等,男方拎着大包小包礼品往女方家送,男孩到女方家后,也是拘谨不已,偶尔和女孩子寒暄几句,看女孩几眼,牵手这些肢体性接触想都不敢想,这是流氓表现。所以这种接触也根本不能让彼此有比较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当然,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交流和沟通,完全是凭眼缘。最大的进步就是父母之命不再是王法,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必须得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才行。
袁野军清楚的记得袁光芬就是这样一个有主见的人。几年前,媒人给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对方是邻近巴尔乡的,家住在山脚下,砖楼瓦房,家境殷实,不缺吃穿,男孩也是一表人才。袁光芬应邀到男方家里看看,结果男方非得留宿,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一个未婚姑娘随便在别人家留宿,尤其是在男方家留宿,这是家教不严的表现,被认为是轻浮不自重的行为,会被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笑话。她执拗不过男方,只得留宿一晚,第二天吃过早饭,就提出要回家,结果男方尤其是那个男孩,执意不让走,情急之下,还举起右手想打袁光芬,似乎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把她恐吓住,迫使她一直住在这里,生米煮成熟饭后,这桩婚事就这样定了。袁光芬虽是没有见过世面,但也知道事情的轻重,她是袁定国的幺女,在自己家里从来没有遭受过父母的打,甚至父母对她说话的声音都不会大,自己才刚和男方见面,还没有正式成为他家的媳妇,他便如此这般的无礼和凶残,要是结婚以后,那还不知道要受多少罪。
一回到家,袁光芬把这些经历给袁定国和张淑芬讲了,坚决表示不同意这门婚事。袁定国一听不乐意了,因为他答应媒人同意这门亲事,还收了对方的一些聘礼,父母答应这门亲事,都代表这事要执行下去,下一步就是结婚生子,结果扯出这个幺蛾子,让他那张老脸很是难堪,当然不同意女儿的意见。
“你不得了,你反天了,你长大了,老子的意见你也反对”袁定国气的吵起来。
“门都没有过,他就这样凶神恶煞的,结婚后还不知道要受多大的罪,我才不会去送死”袁光芬也态度决绝的回到。
“人家家庭条件好,没有负担,父母又有能力,哪点不好嘛”
“你就图人家的财,给你送一块坐墩肉你就心动,我还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呢,还不如一块坐墩肉管钱,我还是不是你亲生的嘛。”见父亲如此这般不保护自己,袁光芬越说越气,眼泪水已经溢出眼眶,声音也有些哽咽。
“你……”袁定国举起手掌想朝幺女脸上扇去,没有忍心下手,这个幺女太气人了,越来越不听话,为她好,她还跟你顶嘴,袁定国气得也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先人,不得了,管你啷个弄,老子以后不管你”说罢,袁定国扛着锄头朝坡上走去干活了,他要忘记眼前的这一切烦恼。
好在这桩婚事才刚开始,彼此双方都没有深入的往来,男方也没有损失什么财礼,就这样不了了之。
张素贞这桩婚事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从定亲到现在差不多快两年。期间,男方每逢重大节日都是大包小包的拎上礼品来走动,农忙时节再忙也要抽空来帮王淑兰家劳动,没有少付出。那个男孩,或许是农村生长的缘故,到别人家作客自然是话少,有点怯生,总是别人问一句他搭一句,没有多余的话,但是基本的礼节礼数还是有,遇到长辈这些还是知道问候。腼腆话少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是老实木讷,在那个年代,没有人会谈恋爱,也没有电视,网络,这些媒体传播爱情故事。有报纸,有杂志等传统媒体,偶尔刊登一些爱情故事,但是这些媒体也深入不到农村,农民也没有钱去订阅这些报刊杂志。谈恋爱这些都是父母教授,但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成天忙于生计,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一两句,告诫自己的子女如何做一个品德正派的人而已,有的甚至认为谈论这个问题还是一种流氓行为,会遭到鄙视和制止。
张素贞执意要退婚,王淑兰只好做退婚的准备,她在心里大致算了一下这两年男方赠送的聘礼这些,折合成钱都是一百多块,为防止男方提出这些要求,她转而向大女儿张淑芬求助,张淑芬听了母亲的讲述,也同意她的想法,心想人穷骨气在,自己收了人家多少,还多少回去就是,哪怕是折成钱也不怕你,就从家里取了
元钱给王淑兰送过来。
张素贞不满意对方,提出退婚的消息,传到男孩家里。男孩家里也不是省油的灯,叫上亲戚,全是男的,女的就男孩的母亲一个人,约上媒人,总共七八个人浩浩荡荡杀向田家湾。男方欺负张素贞家没有一个得力男人,张政权才十几岁,还未成年,所以根本就不把这家人看在眼里。
王淑兰见来了这么多人,赶紧把张队长还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邻居都叫到堂屋来,一个堂屋挤满了二十多个人。外面还站满了看热闹的人,张素贞站在堂屋门口,听他们理论,做好随时撤退的准备。
谈到退婚,整个气氛场面都紧张起来,男方把这一两年交往来送给张素贞家的所有礼物清单都列举出来:
定亲时的礼品清单:女士衣服一套,价值
元,坐墩肉
斤,价值
元,鸡蛋
个,价值
元,打发袁野军钱
元,合计
元;
个人帮王淑兰家梨田栽秧
天,总计
个劳动力,计价
元。
端午节礼品:叶儿粑
个,香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