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寄渔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
*
)这个东东。
因为软件里现有的持仓就是汇总表,所以需要自己记账的其实是流水账。
已经被清仓掉了的股票不谈,余声一笔笔地把今天开仓、加仓的股票都记了下来,股数、成交价以及成交金额。
想了想,又增加了一列交易方向,分为买入和卖出,以便将来筛选;又想了想,把暂时不动的海螺水泥
股、每股
.
元和浙江龙盛
股、每股
.
元以及加仓的万科
原来持仓的
股、每股
.
元和兴业银行原有的
股、每股
.
元也作为期初结转加了上来。
这样的流水账看起来也像模像样了。讲究人事情就得这么讲究着办!
顺带着再看了看持仓的那两只固收的基金,还是
万出头,略有盈余,既不用赎回也没有资金加仓,就这样了,留作二线预备队吧。
讲究的账册都已经建起来了,余声终于没啥可干的了。他可没有养成盯市的习惯。对于本质上输赢对半开的短线交易,余声不是太感兴趣,也确实缺失那种高手才具备的神神秘秘的所谓盘感。
人贵有自知之明,余声果断地把软件关掉。总觉得今天有个什么事情要办的,被何师兄电话给打断了。认真回想了一下,余声想起来了,今天本来是要去问问学驾驶的事情的。
拿起电话打给了以前局里的驾驶员。可别小瞧了机关里的驾驶员,人头可熟了,基本上活络点的都是个包打听。余声想要找个靠谱点的驾校、靠谱点的教练。所谓靠谱的驾校,就是收费不那么太黑的,花冤枉钱不仅经济上吃亏、人格上还受辱;所谓靠谱的教练,就是脾气还算个正常的人,不要老是骂骂咧咧的。咱是去学驾驶,又不是去讨骂的。
明明是个服务行业,偏偏搞得脾气很大,非常难伺候。余声很是不解,一直不愿意学驾驶多多少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余声果然找对人了,驾驶员小楚有个酒兄弟就在汽运驾校,教学态度也很
。不仅给了电话,而且热心地要去帮忙联系。
过了三分钟,估计小楚的电话也打过了。余声就拨通了张教练的电话。熟人介绍的,果然很顺利。汽运驾校原来是汽运集团的,现在估计也改制了,但大体上还算历史清白;加上驾校离花墙小区也就两站路,算是很方便了。
余声大体问了一下价格和带课的时间安排,就约了明天上午到驾校找他报名。就这样,学驾驶的事情终于纳入议事日程了。
离中饭时间还早,想着晚上不回来吃饭,余声发了个短信向萧湄报备了一下。零头的时间也不适合看个什么书,那就接着追更和回味了。
重温《鬼股》,余声很发散地想到,炒股和捕鱼是天底下最有性价比的职业了。股票里的上市公司不用自己辛苦去经营,敲敲键盘低买高卖就能赚钱;江河里的鱼也不用自己费力去养,想办法捞到就是你的了。都是技术活,主要的风险其实都来自你的竞争对手。而且和挖矿不太一样的是,对于技术的要求远高于劳动力的付出。
余声老家南边就是盐阜与崇州的界河——古运盐河。先民在盐阜海边上累死累活煮的盐,就通过这条河运到扬州,成就了扬州盐商的赫赫威名。
与寻常的内陆或沿海地区不同,在常规的行政体系之外,余声老家东亭自古就在西溪设有垂直管理的盐官,品级虽然不高,可手上不仅有钱有权,还有能够打击私盐的执法力量,很是威风。历史上来过很多名人、留下许多胜迹。
北宋名臣吕夷简是
岁到任的西溪盐仓盐税监,政绩斐然。当时西溪人酷爱种植天下名花——牡丹。吕夷简也植牡丹一株,竟然花开百朵,成为海滨盛事。吕夷简月下看花,留下《咏牡丹》一首存世:
异香浓艳压群葩,何事栽培近海涯。
开向东风应有恨,凭谁移入王侯家?
吕夷简离任后,当地人专门修建“牡丹亭”,刻其诗以为纪念。有人专门剪了花枝去移植,得地名“花家尖”;有人念他扩建盐仓的好处,命名了“吕家灶”、“吕家庄”。均是至今尚存的历史印迹。
吕夷简走后数年,又来了更年轻的晏殊。年仅
年的晏殊,除了在盐政上尽心尽力外,还创办了西溪书院,招收所属各场灶愿意进学的青少年前来读书,自己亲自任课执教,在西溪播下读书种子。故老相传,晏殊的名作《浣溪沙》就是在西溪任上写就的: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
;
&#
;.
再过了不到十年,西溪盐官任上又来了第三位大牛。较之前两位,
岁的范仲淹任职盐官时的年纪稍长,但是功业则更加显赫。范仲淹盐官任上留下的丰碑,是首倡修筑了一条南北长达
里的捍海堰,即后世所谓范公堤,乃现世老
国道的前身,东亭辖下还设有范公镇以为纪念。
自天圣六年范公堤横海出世后,近千年来,西溪和沿海各场再未闹过特大涛灾。里下河平原成为江淮大粮仓,淮南“中十场”成为国帑摇钱树。由元至清,东亭地区的
个盐场高产稳产,所纳盐税达全国盐课的
/
。范公长堤,厥功至伟。
范仲淹任职西溪盐官期间,曾以“莫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来称诵西溪兼自勉励。没想到短短二十年之后,自己也成为了主持庆历新政的参知政事。“参知两丞相”就此升级成了“参知三丞相”。
余声老家就在范公堤与运盐河交叉口的西边一点点。小的时候,有事没事就跑到运盐河边,一边感怀先贤的功绩、一边看乡民用搬罾捕鱼。搬罾捕鱼已有千年历史了,《汉书》曾有记载:“罾,鱼网也,形如仰伞盖,四维而举之”。置办好搬罾后,就在河边弄个地方,通过杠杆把搬罾放到河底,静待鱼儿游过搬罾上方,随后将之迅速提起,鱼儿即可落入网中,进而沦为渔获。不是太贪心的话,十分钟即可起一次网,收获大自然的馈赠,看得年幼的余声艳羡不已、大为惊奇。
不想今日重温《鬼股》,竟有此思;一饮一啄,莫非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