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零二十三年七月三十日 (第1/2页)
请叫覃先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遇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下班回到家的楼下后厨大哥才发现下午出门忘记了带门禁卡,而我也没有,不过还好我带了房门的钥匙。所以我们只需要等待一个有缘人帮我们打开楼下的门禁就好了。后厨大哥为此有些懊恼,因为今天出门时他忘记了摸一下自己的口袋。不过幸运的是我才刚刚去买一瓶水,以便于更好的在楼下等待有人出现时,后厨大哥给我打来电话说有缘人已经出现了。可真是感谢那位早起还是晚睡的朋友?
这个周六可真心不容易,我几乎从上班一直忙到了下班时间。甚至是我在烤完了所有东西后,就直接开始收火准备下班了。尽管中途也有过短暂的停歇时间,但那短短的一两分钟根本没有多大的缓冲。为此我有些疲惫,中途心态也曾再次出现波动。我承认这个事实。我还没有完全做到心态稳定。
更为恼火的是店里的小妹。她为此跟我讲述道想要重新进厂打螺丝,她可能感觉那份工作会比现在更为轻松,或许收入还会更高。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告诉她,现在的工作更加自由一类的话。仔细想想,其实我的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是相对于小妹的工作来讲,我还是轻松很多,因为除了炎热之外我好像其他都还好。而她需要做的事太多了,招呼客人,端茶上水,点菜,上菜,收拾桌子,打扫卫生,洗碗刷盘等等。不得不承认她的工作量的确是我们整个团队中最大的一位。然而她的实际薪资待遇却是我们之中最低的一位。我与后厨大哥都凭借着技术而拿到了比她高很多的薪水。而她真的赚了一份辛苦钱。
然而这就是现实。就像我自己曾经讲过的那样“当代社会,单纯的依靠体力劳动,仅仅只能解决温饱,并且还要在不生较大病的情况之下。不论是家人还是自己生病都一样,只要出现问题就一定会是雪上加霜。”所以除了更加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能力之外,多加锻炼身体也是有必要的行为。
尽管我每天都只是非常简单的运动那么几下,也只花费了一两分钟的时间。但我依然能够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微妙变化。尽管我的身形一如既往的差,但我的精神状态会更好,因而心态也会更好一些。这侧面证明了那个微习惯正在为我创造微妙的实际价值。这得益于我去听了那本书并做出了实际行动。
下午我与爱人通话的时候。我建议她去听听《刻意练习》这本书。最开始她是拒绝的,她告诉我“看这个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洗脑的书”我不太明白她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所以我解释到并不是她想的那样,并且告诉她书中的部分内容有讲解到如何更好的培养孩子。所以最后她同意了我的提议,答应我有时间会去看看这本书。为此我感觉到很高兴,尽管我并不知道她是否会去看。但是我从她最近发表的动态来看,我感觉到她最近应该是有在学习,只是我并不知道学习的成果如何。但我依旧为这样结果感到满足,因为她至少行动了,我把她这样的学习方式理解为陪伴我成长,我也因此知足。
今天的工作真心有些繁忙,但是我今天依旧坚持听了很长时间的书籍。所以我听完了《刻意练习》这个音频专辑。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只是听完了而已,收获的知识并不多,甚至是少得可怜。我清楚的知道这并不是书的问题,这是我自身的问题。
在耳机里面传来我已经听完这个专辑的声音之后,其实我还意犹未尽。但我并没有接着听。前面我的确因为太忙而无法抽身去拿手机搜索其他音频或者重播。当然中途短暂休息时我可以那样去做,但我真的有些疲惫,只想坐在那里抽支烟。事实也是的确是真正闲下来的时候,已经快要下班了,所以我完全放弃了继续听书这个想法。安安静静的休息一会,为下班的大量工作蓄力一会或许更好。
但是在音频结束之后,我并没有停止思考问题。我其实这两天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那就是我应当如何做到在听书期间更好的吸收知识?我想了很久很久,我都没有找到问题所在的关键原因。
我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学习状态无疑是竹篮打水,因为我无法很好的保存我所听到的有用知识,甚至很多时候思维也跟不上节奏。工作期间我也没有办法停下来手写记录,因为拿手机的时间都没有。为此我苦恼不已。但是我在拿起手机的那一刻我突然顿悟了,我不由得想要嘲笑自己。自己想不到,不可以问别人吗?那么别人是谁?手机的功能不就是最好的导师?
于是我在下班回到家以后,我打开百度搜索“如何能够更好的在听书时学习知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很多相关答案。其中我仔细看了并分析了一篇我觉得很有帮助的文章。
首先这位作者分析了听书学习的优势是:完整全面的消化信息,能够高效的利用移动时间,并且信息的记忆效果很好。
作者还分析听书的劣势是:有一些囫囵吞枣,很难区分信息的重点。
当我认真的分析作者这两个时,我发现作者的观点其实有些自相矛盾。甚至在我看到这里时,我仅仅只是赞同“高效利用移动时间和囫囵吞枣”。对于其他优势我并不赞同其观点,因为我目前正在通过听书学习,他所讲的优势我一样都没有体会到。也正因为如此,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我想知道这个优势是不是因人而异,或者这是以他的出发点而做出的总结,所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接着看了下去。
后面作者以他自身为基准,解析了大量的碎片化学习时间以及感受。并且他根据自身收获做出了非常完善的总结。
作者首先建议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应该听不同类型的书籍。
作者于是把听的书籍做出了分类,他把书籍简单分为四个类型:
.叙事多,说理少的书(例如小说,传记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