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蒙毅 (第2/2页)
秋风渭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些衙役都是他自己招募而来,算是亲信。
天气晴朗,那典史策马在前领队,民夫在中,清兵百骑押后监督,衙役们沿队维持秩序,队伍一路向西南行进。
行至下午,过灞水,又涉长水,民夫已是精疲力竭。
土呼赖率兵狠狠鞭笞着掉队的民夫,甚至当众打死了两人。
临潼典史劝说道:“若是都打死了,如何向内大臣交差?难道让额如实相告,就说都是您半路打杀了吗?”
这话让清军马甲土呼赖无言以对,悻悻收起了马鞭,对着眼前这个不卑不亢的临潼典史呸了一口,转身走开。
“典史,西边就是浐水,顺水而下,便可抵达甲河,自甲河顺水而下,可一路直达湖广境内。”
“嗯,今夜按计划动手!”
天色昏暗,临潼典史命人支起了大锅,将随行携带的干粮全部煮成了热乎乎的面糊,让民夫分食。
难得有热乎的饭食,流民几乎两眼放光。
火堆前,临潼典史手中拿着一卷《史记》,正借着火光阅览。
“陈涉世家......”
这时,心腹衙役疾步走来,附耳密语几句,那典史点点头表示知晓。
民夫们狼吞虎咽,令那队清兵也食指大动,本来嚼着肉干,喝着烈酒的土呼赖见这些奴才吃热饭,心中不平,当即就带着人抢占了一口大锅,将肉干扔进,边煮边吃了起来。
远处,聚在一起的衙役时不时偷瞄清兵两眼。
饱餐的土呼赖布置了几名哨兵后,便撑起了帐篷,入帐酣睡起来。
民夫们则抱成一团,躺在火堆边将就。
深夜,鼾声响成一片。
临潼典史合上了手中的书卷,起身放回了马袋之中。
十八名衙役们见状,纷纷起身,投来询问的目光。
那典史微微点头,衙役们捉着早就抽出的腰刀,朝着清兵歇息处走去。
放哨的清兵已经昏倒,不省人事,一名精壮衙役蹑手蹑脚靠近,手起刀落,将那清兵一刀了结性命。
其余的衙役也迅速摸进了清兵营帐,一通砍瓜切菜,将昏睡的清兵全部杀死在睡梦中。
临潼典史握着长刀,来到了土呼赖的帐前,其余衙役也先后围了过来。
“典史,就剩这狗日的一人了。”
“这蒙汗药劲还真大,没有一个醒的。”
那典史正要入帐,刚掀开帐帘,就见迎面寒光一闪,吓得他急忙侧身躲闪。
土呼赖从帐中杀出,吓了众人一跳。
“死奴才......吃了豹子胆......竟敢......反叛!”
众衙役惊惧不已,没想到这清兵马甲真是皮实,竟然能顶住药劲。
那典史见土呼赖摇摇晃晃,似乎尚未完全清醒,便毫不犹豫提刀杀上。
土呼赖勉强应战,却奈何头晕眼花,只过了几招,就叫那典史抓住了机会,一刀封喉,怒目而死。
“典史威武!”衙役们见上官如此厉害,不禁振奋道。
“快,将衣甲留下,其余的全部焚烧,清理痕迹!”
“是!!”
很快,衙役们将清兵尸体堆成一堆,全部焚毁。
随后,一切恢复如常。
......
清晨,民夫转醒,惊奇地发现清兵不见了踪迹,正疑惑之时,就看见了骑在马上的临潼典史。
“诸位,鞑子已尽数被本官诛杀,大家都逃命去吧!”
民夫们大惊,窃窃私语起来,鞑子被杀,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啊!
就算是逃回乡里,鞑子若是查到,他们也一样活不了,还会给乡梓招来大祸。
“典史,纵使我等逃回,亦难逃一死。”
“是啊,做苦役是死,逃回也是死,唉!”
“不如跟着典史反了算了!听说大西军在汉中,不如投他们打鞑子!”
“鞑子正发大军围剿大西军,现在去投不是送死吗?”
“那如何是好?”
“某听典史的!”
“说得对,额也跟着典史干了!”
众人纷纷应和,那典史见人心可用,笑着点点头,说道:“乡亲们,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
“愿随典史效命!”
“我为典史,听闻我大明正统在江南召天下兵马勤王,我欲奉诏南下,直往江南与会!”
众民壮闻言大喜,原来朝廷仍在,狗鞑子的官员一直告诉他们大明已经亡了,令他们勿念故国。
没想到是在欺骗他们!
“愿与典史同行!”
“好!某在此,多谢诸位!”
说罢,那典史向众人深深一礼,随后便遣散了不愿跟随的人,将剩下的民夫重新编组,由十八位衙役分别统带,得兵两千人。
他令衙役们都换上了鞑子的衣装,自己换上了土呼赖的棉甲,又选孑然一身的精壮数十以为亲兵,全部作清兵打扮。
两千人依旧假装成押送苦役的队伍,顺着浐水一路南下,进入了秦岭大山之中,向着甲河进发。
在甲河以西的镇安县,有降清的前明旧将王辅臣五万兵马驻守,甲河以东山阳县,驻扎着清军都统卓罗的三万精锐。&#
;.&#
;
m
这些都是奉英亲王之命,前来准备进攻汉中的兵马。
秦岭横绝,茫茫似海,穿行在这大山之中,临潼典史频频东顾。
“典史,我军人多,恐舟船不济,若是沿河步行,恐为清兵追踪。”
“无妨,大方行军便是,我已了解清楚,驻守的镇安的乃是降将王辅臣。”
“典史何意?”
“此人乃姜骧麾下,因勇冠三军被英亲王赏识,调来效力,不过嘛......”
麾下心腹大惊,典史莫不是想招降那王辅臣?
这岂不是天方夜谭?
“论天时,辅臣新降而正统欲兴,其心尚未全附。”
“论地利,辅臣虽驻镇安,然西有黑水峪何洛会,东有山阳卓罗,南有洵阳果尔钦,北有蓝田任珍部,可谓四面监管,防备深重,足见清军之疑惧。”
“论人和,辅臣独忠姜骧,今被调离,未尝无有剪除姜骧羽翼之意,遑论命其攻川,实乃消耗其力,辅臣未尝不知也,必积怨日深。”
“昔有苏秦匹马说六国合纵,今有我蒙毅孤身劝辅臣明义,有何不可?”
说罢,蒙毅自信一笑,买来典史之位正是为接触更多的资料书籍,以便迅速了解大明形势。
此间事情,他早已筹谋多日,说降王辅臣正在计划之中!
“小的不懂,但大为震撼,蒙典史真乃高人!”麾下心腹赞道。
感谢南山有杞的月票,诚心诚意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