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三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日中午十二点半前后,马月芳依据学生手册上登记的学生信息,找到了高杨家的住址。此前,她多次给高杨的父母致电,不是手机关机就是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万般无奈之下,马月芳怀揣一颗忧虑不安的心,踏上了寻找高杨之路。
高杨的父亲名叫高明,原非本地人,是
年前后带着满腔热血准备在浦江市大展拳脚的“江漂一族”。最初的两年时间,他一直在马家宅附近的一家乡办工厂里打工。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高杨的母亲杨慧娟。两人如同飘零的浮萍终于寻到依靠般迅速建立起了一段感情。无依无靠的两人,在偌大的浦江市内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终日只能靠着不切实际的梦想果脯,却不敢睁眼面对近在咫尺的现实。一年后,因杨慧娟的意外怀孕,两人不得不为未来做打算。两手空空,身无分文,究竟该如何是好呢?
由于杨慧娟老家的条件较高家要好些,杨慧娟便提出由自己父母出资,两人在马家宅的集贸市场内租个摊位,开家小商品零售店,做些买卖维持生计。这一提议遭到了高明的反对。他不是反对开店做生意,而是反对由杨家出资赞助他们。这样一来,会使他成为别人口中“吃软饭”的人。他的自尊心受不了这样的羞辱。
“我们成天起早贪黑地打工,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勉强交个房租。给别人打工是永远没有出路,你难道要指望靠打一辈子工来发家致富吗?我们自己开店做生意,怎么说也算是老板呀!”
最终还是杨慧娟的这席话说动了高明,令其放下自尊接受了杨家的馈赠。
说来二人运气不错,他们开店最初的五六年间正赶上了普惠镇大力提倡经济振兴,大搞经济开发的时期,当地的个体工商户得到了政策上的扶持,着实是赚得盆满钵满。高明和杨慧娟二人的资产也从集贸市场内的小摊位升级成了一间小商铺。
此刻这间小商铺就伫立在马月芳的眼前,只是它的外观略显寒酸了些。
马月芳四下打量着周遭的环境。.&#
;
&#
;&#
&#
;这里一带是连片的小商铺区,紧邻马家宅最大的集贸市场。高杨家所属的小商铺就位列其中,处于一条交通干道上,在一排东西走向的商铺群靠东边尽头的倒数第二间,与对面另一排商铺呈对称分布在马路的两侧。小商铺靠马路一侧的卷帘门紧闭着,门前还摆放着一张满是灰尘似乎已被遗弃了的麻将桌,桌上横七竖八地散落着十来张麻将牌。
马月芳走上前去,一边拍打着卷帘门一边呼喊着“有人吗”。然而回应她的,除了卷帘门发出的“哐哐”声外,再无其他声音。马月芳转而看向边上的商铺,似乎想找人打听一下高家的情况。可是,她左看右看,两边的商铺也都呈现出铁将军把门的架势。她不得不沿着马路向西一路走去,所见之处均是停业的商铺,整条马路显得十分萧条。终于,她发现有一家商铺的卷帘门不是闭合的,走过去一打听果然是整条马路上为数不多的几家尚在营业的店铺之一。只是,令她失望的是,他们对于高家的情况一无所知。不过,店主告诉马月芳,这条马路上的绝大多数商铺之所以关门大吉是因为不久的将来——快则一两年,慢则三四年——他们即将面临市政动迁。在普惠镇新一轮的经济振兴计划中,镇政府对这片中心区域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这里将会是开发调整的重点区域,未来的经济前景一片大好。马月芳对此不置可否,毕竟这不是她此行的目的,自然无法做到感同身受。
马月芳带着满腔失望悻悻而回,心中的不安愈发浓重了。
高杨及其家人究竟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