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浅埋暗挖 (第1/2页)
劣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读一些名人传记是大有帮助的。这比看什么成功学之类的垃圾书有趣多了。有时候在图书馆陈列的书架上看到成功学以及无脑的鸡汤类书籍,我就在想,这种水平的产品,不是说我不能够制造,而是我不屑于制造。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人的眼界是完全的打开了。
人有了眼界以后的副作用就来了。即使没有更好的工作,你也很难再喜欢洗衣房的工作,即使它只上
个小时的班,即使那里的饮食真心不错,还有带薪休假。这种不喜欢会达到一个极限,即使没有更好的工作也会辞掉它。
宁愿失业。
对于中国的人来说,失业好像是一个很陌生的词。因为工人是下岗,下岗后有个再就业,而农民出去打工很明显也不是失业。至少在国家层面,政策层面,没有失业这个说法。虽然事实上有失业这个现象,但没有人来关心这一块。因为在中国,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事实上的失业,它并不意味着这个人找不到工作,在中国,只要退而求其次,总是能够找到工作的。
好工作没有,坏工作却总是有的。
但是失业不仅仅是工人阶级有这个痛苦,农民工也有,比如说我这样的,在超级大都市失业以后,再回去挖沟,肯定不愿意。
而且这么大个城市,谁也不知道有我这么个虾米存在,不可能有个好工作正在那里等着我,非需要我去做不可。这个世界可没有这样的好事。
这也是我不信任这个世界是上帝还是什么鬼怪创造的原因。如果是他们为我们人类创造的这个世界,他就应该给我预备合适的工作。但凡我不愿意干了,他就应当给我预备另一个工作,让他们来主动找我。
我就开始天天坐吃山空,读书,花前边上班挣到的工资,只要还有点余额,那就完全不必工作。余额渐少,也不足以支付下一月的房租。堂弟对我很失望,这样怎么能行?从巴山蜀水来超级大都市这么远,天天就这样无所事事,不上班,羞与我为伍,不再搭理我,搬出去了。
我一个人又倔强地住到月底,再回到天竺那个挖沟的工地。工地上的老乡们问我为什么不在那么高大上的地方上班了呢?这是一个嘲笑式的问题。
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回答:还是跟大家在一起舒服,跟那些侉子没有共同语言。
他们以为我回来又要开始认真挖沟了。才不是。
我是真正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干两天,出去换一天换书。然后两天不干活。在他们眼里,不知道在搞啥。反正不爱上班。
老板自称赖子,他不关心我们这些民工具体谁究竟干不干活,反正到月是按干的工天来计算,你干得多拿得多,干得少拿得少。这也完全没有毛病。
当时,那些天天上班的人笑话我这个人没有出息,很幸灾乐祸我们家一代不如一代,看我这个样子,没有啥子前途了。但是谁知道到了年底,赖子老板并没有把所有人的工资结清,反正有各种理由,每个人都只拿到回家的路费。
理由无非是你们回家身上钱装多了,回
市火车站,小心给人抢了,放在他这里,迟早少不了。
到了年底,我的工资算下来,也就只余个路费,赖子老板看这不行,在他这里干回去老家会说我在他这里没有挣到钱,对他名声不好,又多给我拿了一百。并对我说,你娃儿一天不上班,回去要挨打。
我只是干笑。心里浑不在意。别人是挣了一个有钱的数字回家,我是读了一肚子的闲书,只要不问有什么用,那就是很爽的一件事。但凡要提到用处,那就只能用屠龙术来回应。
好在是我们那里的人根本就没有人要关心一个没有挣到钱的人。
回到家里以后,父母是不会逢人便说,我娃儿出去一年没有挣到钱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