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前世情缘 (第1/2页)
劣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块大田最靠近山根的地方有一方水井,附近村民都在那里担水吃。人们在翻地的时候,从干硬的土里挖出了活着的泥鳅,可把一群人高兴坏了。都挤在那里翻找,一时间,大家都挖了约十数斤出来。可是,这块地已经多年不种水稻啦,这些活物就这么困在土里不死么?太难啦。
我非常奇怪泥鳅怎么渡过这样漫长的困难时光的。生命真的是太神奇了。它们吃什么?怎么繁殖?难道一直要等到每年下暴雨那几天,它们才有条件钻出来活动一阵子,雨水过后,它们又钻进土里潜伏?我无法想像它们的智慧和生活习性。无法想像我要是一条泥鳅是否早早就嗝屁了?
泥鳅挺过艰难时期的这种生存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在未来的人生岁月里,我忘掉了在那个厂子里的绝大部分人的形象,而这些泥鳅的鲜活样子却总是新鲜得如昨日才见一般。
所以,我明白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人的一生中值得记忆的不是某个人,不是某个一眼而见的漂亮女人或者男人,也不是你所巴望成为的某个所见的富豪,那些一时的刺激只能够成为你过眼云烟的一部分,转身就忘。只有触动灵魂印记的一些场景才可以终身不忘。
我更多地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假设我现在屈在这厂子里的所谓示范园里,纵使有我大关系,又有能力,最多在四五十岁时做到何主任的境界,这肯定还有极大的难度。
因为没有文凭这一项可能就把我的上升通道卡死了。就比如说侥幸我能够做到且人家不卡这一项,假设我就是现在的何主任,被人排挤到示范园来种韭菜,虽然这也很了不起,但是,这个厂明显在我的感觉中不值得我呆下去了。我才不想成为何主任第二。
所以,想起了那些来这个厂里寻找人生机会的临时工同事们,他们去了更远的南方。老邓也去了。问小邓,他说,他要熬到转正。我却渐渐地对这个厂子失去了完全的兴趣。因为,这个小厂不能够成为我的归宿。再说了,像何主任这样实干的人有能力的人都没有出头之地,这厂不倒闭,更待何时?迟早要完蛋。
我这个判断在当时情景下的确有点武断。自己也不敢说就直觉到了未来的真相。因为我还在那里拿着工资,还有那么多的人在里边蝇营狗苟。我只是非常的疑惑这个厂子的管理。
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临时工应当来操心的事。但我就是对这种集体的事务非常的感兴趣。那种要离开的想法就越来越强烈了。甚至,我从一个更长远的眼光来看,我的人生是一定要离开这个厂子的,至于未来是什么不重要。而离开是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只是何时,怎么离开的问题。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离开,而是离开去哪里。这个问题在我后来人生中的所有时间段里一直困扰着我。因为离开很简单。去另外的地方才是重点。如果能够有一个地方可去,那么,离开这里就简直太天经地义了。
但是,人生中总没有这样的好事。还有好多情况下,却总是你要先离开这个地方,另一个地方的机会才会出现。并不是说离开是促使另一个机会的产生,也许离开和另一个机会这之间根本就没有关系。
但是,肯定的是,你不离开,就无法接触另外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具体现实。我们人类根本不太关心后一种。因为后一种风险在未离开之前看起来的确很大。
我无数次地想了离开之后的风险。无非就是再回到老家去放牛捡柴。嗯,好像这样不行了,跟父亲学木匠应当是个说得过去的选择。所谓子承父业也是说得通的。
看,并不是说离开这个厂子我就活不下去了。这种最坏的担心完全没有道理。另外的担心,比如说我回去跟父亲学木匠真就比在里混,人生的成就要低,算是走下坡路,也不算下坡得太多,依然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
如果这一点风险都不原承担的话,那就不要想改变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