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3姐 (第1/2页)
劣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那个年代,在我们山里,是女性要主动到男性家里看人户的。这是男女交往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不是说女性应当主动。而是一般普遍的是女性要嫁到男方,而不是男方要嫁到女方,所以,女方在确立关系之前到男方家里看一看整个家庭条件,然后再来看这个男孩子长得如何,干活怎么样。
所以,女方主动借这种相互帮助劳动的机会到男方家里看一看,嗯,再说下一步的事就非常的明智。好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俗习惯。青年男女一般是在劳动中认识并建立好感的。
我的家庭在山里边还算是比较可以。这种只是比较而言,所谓的可以相当有限,如果放在当时的全中国,那简直是不值一提。不过,小地方,小地方自然有小地方的标准。以当地的标准,肯定算是中上水平。
一般女孩子要求不是太高,完全只需考虑能不能看上我这个人就行了。我那时虽然不知晓自身的这种优势,但是还是大约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
因为不管如何,一个住在乡镇上的女孩子是不可能来我家看人户的。这就是一个天壤的差距。
但一个比我们住得更高的山上的女孩子来看人户,天然的,我这个住在半山腰的男生家庭条件就具有了一点点优势:去赶集要近得多。
那个时代,去赶集绝对是所有山里边农民的统一娱乐活动,是生活满意的绝对证明。
一个到赶集天没有去赶集的人,肯定过得不怎么样。不管是去买东西还是卖东西,能够有理由去赶集绝对是生活不错的具体证明。
而赶集离场镇近就是一个很好的条件。那个时候,乡里边离场镇远的人家,去赶集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极为普遍,也有走两个小时的,来回需要四个小时。
走路在现代是一件很苦的事。而在那个年代,走路也算是娱乐活动的一种。因为,凡是不劳动的事务都是娱乐。至少是开心的事。完全可以说,不喜欢赶集的山里边人就没有,或者是太贫穷了。
天很早,我在下边父母修的新房子里,反正就那么几本书,写点自己的想法。因为年轻人总是有些反动的想法需要记下来的。不管是将来来看还是什么其它作用。这些纯粹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或者从书来拿来的想法,自有其珍贵之处。
无论自己多么平凡,这些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想法当然值得记录。所以,我每天都会抽会儿时间把自己的宝贵想法记录下来。弟弟在新屋后边叫我。
我在记录自己想法的时候其实忘记了今天有女孩子来我家帮我家安谷芽子的事。弟弟看我洋相的那个样子对我说,来了个女的,妈喊你上去。我一下子都慌了。在下边的屋阶上无头苍蝇般地转了两个圈,然后鼓足勇气,因为这是逃不掉的,我必须要遭遇这种人际交往。害怕,但必须要去。我仍然认为会是
。
我从老宅的前门进去,走过全队开会时大多数会选择在此的大厅,走过石板墙的板壁。板壁上有二爸用粉笔写的“喜相望”三个大字,自我记事起,那三个字就在那儿了。
二爸是个有文化的人。可能也只是个初中生。不过他们那个年代的初中生和我这个年代的初中生又有明显的不同。从实际知识水平上来说,肯定是高了我一级的。
我飞快地瞟了一眼坐在我们灶前的女子,黑而瘦。完全不认识。女孩子的嫂子坐在后门跟前,母亲正在灶台上和她们说着话。我喊了一声妈,僵硬的笑着又从后门跑了出去。
这太尴尬了。我所有勇气一下子消失个精光。我承认,我是那种非常内向的弱鸡,完全不配谈女朋友的那种。但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只是对女孩为什么不是
很诧异。
这是谁?她怎么给父亲说她是我的同学?我甚至在我的记忆中寻找哪个女同学长这个样。寻个遍,一个也没有。我对她完全没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