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码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文明摇头道:“赵玉兰彻底被李青山带坏了,反正我是看不惯这俩口子。”
我笑道:“我心里有数,再等等看。”
大大说:“小毓树家正强,今年也小学毕业,前几天他去少林武校给正强报名,顺便上来看看,我才知道。”
我说:“哦,去少林武校报名干嘛?准备让正强练武弥补他人生遗憾呀?”
大大说:“不是练武,少林武校现在改成寄宿制民办中学了。”
我说:“哦,他早就应该把正强带出来上学了。”
大大说:“你伯伯年纪大了,带不了正强了。”
我没好气的说:“他就是年纪不大也带不了正强,祸害三代人,早该死了。”提起大伯和堂哥,真是感慨良多一言难尽,却不敢多说——怕引起妈对他父子俩过往和现在种种恶劣行径的难以控制的近乎病态的控诉。
堂哥只身在房南市打工近二十年,早些年我们劝他像有些农民工那样将妻儿带在身边,有利于孩子成长,有机会享有城里更好的教育资源。近些年就没法劝了,大伯大婶年纪大了离不开人了。而他在误了女儿之后大概有点明白了,可是现在的确有些晚了,正强比正慧大半岁,小学被放养七年,成绩一塌糊涂。从本质上堂哥和正强小学教育是一样的,父子俩是相隔近四十年的校友。突然“轮回”两字以不可阻挡之势闯入我脑海,挥之不去。
亲戚们觉得早在二三十年前,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堂哥帮他亲姐姐和姐夫在房南市郊做豆腐生意时就应该考虑留在郊区。我也认为留在郊区是完全可能的事,堂姐和堂姐夫做豆腐主要供应附近大型国营单位小社区里的菜市场,忙过来时也直接去乡下卖,多加堂哥一个豆腐摊并不会饱和。当然,堂哥留在郊区也可以不做豆腐,&#
;.
s
&#
;&#
;m据我所知,堂姐夫弟弟也在那时去做豆芽生意的,没过几年便举家迁过去定居下来,后来拆迁时堂姐夫兄弟两家都分得了房产。总之,留下,一定有办法生存。
而堂哥不愿留在郊区,更不愿继续帮大姐家做豆腐,理由一大堆——大姐家生意好活多人累,大姐夫人太精看不顺眼,等等。他没有求姐夫相助而谋求留在郊区之心,回老家无拘束自由自在。刚回老家那几年,他开了间豆腐坊,后嫌太苦,便随潮流只身进城打工。许多进城务工之人,忍着生活的清苦,仍将妻儿带在身边既维系亲情,也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
至此,我又绕不开想堂哥离开堂姐家没几年,堂姐怒杀与堂姐夫有染的女人,最终伏法被枪决,留给族人永远的心痛。可怜的堂姐,如花似玉的姑娘,终身所托非人,养育一双儿女,白手起家经营豆腐坊。现在每想起堂姐,总是满脸冻疮和皴裂的双手以及忙碌在豆腐坊的身影。也许,堂哥留在她身边,生活会有另一个版本。
堂哥的种种行径,在家乡人眼里叫“不顶龙”,作为堂弟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平复思绪,我对大大说:“由于毓树哥太‘不顶龙’,我想法也变了,你和妈以后不在了,我不想让你俩回老家了。”
大大笑道:“我和你妈,死后随你们怎么葬,不管了。”
妈恨恨的说:“撒了最好,不要回居瓦房。”
我不知大大和妈是真开明,还是对家族深深失望乃至绝望了。果真如此,那正慧和正强将来的交集必定少得可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