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吃西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虽然孟一凡再三强调,说只有按照训练方法,坚持不懈的锻炼半年才能有所成就,但是很多球员还是选择了交叉训练,一天练体能,一天练球技,因为体能训练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太过极限了。
孟一凡看球队训练一切都按部就班,再考虑到离大学联赛开启日子还早,就溜达溜达去到了当地最大的小学——奥斯丁小学,来这边也没啥别的目的,就是想看看球星卡的效果如何,对小李童鞋有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孟教练,好久不见。”刚溜达没两步的孟一凡,就遇见了一个自己非常眼熟的人,跟自己热情的打招呼。眼前这个清秀的小帅哥正是小李童鞋的哥哥,李子鲲,这哥俩一个鲲一个鹏,名字听起来倒也不差,估计家里的意思是让他们像鲲鹏一样展翅腾飞。
能在这个年代能供应的起两个孩子出国留学,估计李家家境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当初孟一凡把球星卡给李子鹏,李家家境也是其中一方面考虑,古话说穷文富武不是没有道理的,家境富裕一些的,更舍得在孩子“吃”的方面花钱。而在古时候,吃得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更别提去专门的食谱去打熬身体什么的。
新华夏刚成立的时候,其实日子过的也是很苦,很多农村家的孩子一天到晚全是红薯稀饭,红薯干,红薯面…
这种老祖宗在明代偷摸运回国的农作物,凭借着易种植好养活产量高的优点,很快就成了很多穷人家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
但是红薯这东西,吃多了对人身体很不好,大量的纤维残留在肠胃里面无法消化,对肠道是一种持续性的刺激,而且红薯吃得多还会引起烧心等等,适量杂粮对现代人来说是一种调剂,对身体有利,但是对当时的老一辈来说,就是难以下咽但又不得不吃的东西。如果不是袁老爷爷,可能华夏很多人都不得不继续吃这种东西来生存。
话题扯得有点远,但是通过跟李子鲲的交谈中,得知他弟弟这段时间饭量一天比一天大,天天嚷嚷着饿饿饿,害的李子鲲经常打电话订一些披萨或者汉堡之类的,反正听说给他们家送餐的外卖小哥已经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了。
“孟教练,你有所不知,这小孩这段时间胃口大开,整的衣服都小了。”李子鲲大倒苦水,这段时间他也挺难的,不仅仅生活,学习上也是一大问题,国内的教学方式和国外完全不同,国内更多的是老师手把手的带你去做题,解题,而国外老师更侧重让学生自主发挥,小组讨论。一个是把馍掰开一点点塞你嘴里,一个是指着食堂告诉你这儿有馍,你们组队去吃去吧。
教学方式上的不适应,平时跟同学交流发现跟课本上学的完全不一样,课本上教的都是正儿八经的那种书面语法,而在外面人很多都用俚语,或者说一个词就代表整个句子,很多时候就只能瞎附和来假装自己听懂同学说啥了。
孟一凡和李子鲲边走边聊,这个语言问题,李子鲲不提出来的话,估计孟一凡就没把这个当回事儿,华夏很多人的性格都是比较温润,从小学的就是中庸之道,本身就不争不抢的,再加上语言沟通不畅,队友传球的时候经常会忽略他们。
没有球权,就没法展现自己;没法展现自己,队友就会觉得给你球权也没有用,整一个恶性循环下去,球员场上的表现就肯定不会很好。球员表现不好,很多没有耐心的教练就直接换人,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内媒体一阵唱衰,心里脆弱一点的球员可能就选择回国,回到自己熟悉的大环境里去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