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吃西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多人都说,成功要靠运气,很多键盘侠都说某某某球员不行,全靠运气进了
,然后在专业的训练下,才变强了怎么怎么滴。就搞得跟,
不是打篮球的地方,是训练界的扛把子,所有运动员都该进
训练一波,然后突飞猛进直接成为世界顶级运动员。
专业化训练的确是一方面的优势,但是要明白的是,人家先天性的身体条件,以及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你一个身高一米八不到,天天在家不愿运动的肥宅,去接受专业化的训练,也坚持不了几天就受不住了。枯燥的投篮训练,繁重的身体锻炼,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疲惫,还有精神上的疲惫。不要总说运动员赚钱多么多么简单,人家也是背后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才得来的。(维金斯:这事我熟)
这边孟一凡忍不住开始感慨,不愧是传说中的主角必备金手指,果然不一般,听起来简简单单的训练模块,就大有搞头。如果说普通球员训练的话,相当于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走的很艰难,那么在系统加持下的训练模块,就简单多了。先不提说系统模块下的球员,训练一天的效果比得上不挂训练挂一星期的训练效果,单说系统会帮助宿主给每一个球员制定训练计划,就很牛批了。
让系统先给铃铛制定一套训练计划,嗯,果然看不太懂,毕竟不是篮球专业的。
回到自己办公室溜达一圈,把系统打印出来的训练计划交给了铃铛,然后训练模块一挂,给拉加来几句里弗斯式的鸡汤,孟一凡溜达溜达就出门给篮球队招新去了。
一边溜达着看校园妹子的大长腿(划掉)看校园内有没有身体条件出色的小伙砸,一边思索和国家接洽的事情。如果没记错的话,马老师回国后过的不是很好,所以马老师估计是泥菩萨过江了,但是自己这边拿不出来成绩的话,国内也肯定不会搭理一个无名小卒。
国内辣么多球员,肯定不止马健老师一个出国打球的,但是问题是前世的孟一凡不关注这些事情,就偶尔看一两场
,然后指点指点江山。所以要说国内方面吧,还是要等大致他们来了,才能弄清楚现状,不过好像大致他们也闹得不是很愉快…
虽说自己手头上有着诺阿的球星卡,但是这种好东西肯定要留给国内球员,把中国出产内线球员的印象再进一步加深也不是不可以。不过还是那句话,只有球员给自己手底下,才能放心的把球星卡交给他们,不然要是中途划水摸鱼或者练废了,那可就真的没地方哭了。
目前来说,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把白巧花哨传球找个工具人接受一下,然后白巧运球的话,毕竟只是低强度联赛,运球这东西慢慢练,运球技能包还是留给国内的球员比较好。
花哨传球的话,找个工具人接受一下也无妨,因为白东总感觉,花哨传球只能吸引球市,要是打国际大赛的时候,有人传的那么骚气的话,他能气出心脏病来。
孟一凡这么想着,就在校园里到处寻找有潜力的孩纸。不是说他不开系统的球员鉴定器,一路上十个人八个都跟篮球打不着关系,还不如先用肉眼扫扫,看看谁体型像是打球的,再说后边的事情。
溜达了一圈,最后还是溜达到了篮球场边上,没办法,别的地方溜达只能看腿,这边溜达才能找合适的孩纸来忽悠。
要么说米利坚的这个篮球氛围呢,还是比较浓厚的,随便一处球场上,就有一群人围观,看见一个进球就兴奋的手舞足蹈嗷嗷乱叫。唯一一点可惜的是球场没有金发碧眼的大波妹,只有一群身材不错的精神小伙。
看了一会儿,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