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何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华灯初上,夜未央。
春夜的风,总是那样的柔,扶起杨柳,荡漾镜湖;这,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好时节呐!
随着微风游走在人声鼎沸的长安街夜市里。
这儿的人们似是总也睡不着的,春夏逛,秋冬亦是如此。
街边的小摊小贩们朗声吆喝着,像山里的猎人一般,生怕放跑了到嘴的生意。
新出炉的花糕“穿红着绿”,沁香扑鼻;新上架的烤鸭“光泽艳丽”,惹人垂涎;各式时鲜儿的衣裳也都上市了,苏绣、蜀锦、烟沙……看得直叫人眼发花。
身着曳地望仙裙的姑娘们从市东逛到市西;换上新春衣的孩子们从市南窜到市北,欢声笑语回荡在这座灯火彻明的不夜城里。
放眼去,这夜晚的长安街,似乎是处处喧嚣,车水马龙的。
可也不尽然。
今夜的泸州桥边就格外的安静,破旧的高戏台下人头黑压压,可就愣是没一点儿人声。倘若是外地的过客经此,定会被吓得冷汗直流罢!
细听人群里的交头接耳,原来,是红遍京城长安的大评书叁肆先生要讲书啦。地点就在夜市泸州桥边的废戏台子边,午时开讲。
这叁肆先生可是不得了,据说这一张巧嘴说出的故事不仅能以假乱真,甚至让人沦陷其中而无法自拔。且面子也是大的没谱儿,就连当今圣上想听书,那也得看咱叁肆先生心情,可谓是“噱头满天下”了。
这消息使得本就喧沸的长安城彻底炸开了锅,普通百姓拖家带口夹着小凳儿早早来桥边占位置,时不时朝亲人们嘀咕两句,脸上尽是笑意。而感兴趣的达官贵人们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么一场好戏,早早便有恶仆们占了戏台正中央的“风水宝地”,雅椅连片。
这戏台子不高,是前朝名伶们经常演出的地儿,不过后来城内修了专供伶人们表演的伶仙院,这里也就自然而然的荒废了。
台子因年久失修的缘故,木板桩子已经腐朽了,台基也快被白蚁们吃空了,整座戏台可谓是摇摇欲坠了。
台上,洗的发白的大红布铺设在中央。布上有一黄楠小桌配黄楠小椅,桌上有一折扇、一瓷杯、一扶尺而已。
夜色渐浓,眼见着午时即将到来,一位华发散乱、麻布褐衣的山羊胡瘦老儿从台后绕上了台,坐上了凳子。
台下人立刻静了下来,眼里多了几分疑惑。
莫非这糟老头子便是名动京城的“叁肆先生”?
百姓们不解,贵人们当然是更不解,“怎的会是这么个邋遢鬼”?
唯有极少数贵人们眯起了眼,比其他人眼里多了几分敬畏。
俗话说得好,大隐隐于市。叁肆先生自然不会只徒有虚名,自然值得谨慎对待。
只见瘦老儿轻呷了口凉透的清茶,眼里放出如鹰一般锐利的精光,扫视了一圈台下,又轻摇了摇头,并未有开口之意。毕竟,时辰还未到。
于是台下又交头接耳起来,不知是在讨论着什么,正起劲。
忽然一位身着墨色玄袍的八尺身影突兀在人群后,斗笠遮住了他的面容。
他步履稳健,朝前走去,似乎并未有停留之意,宽阔的后背上则背着长纱布裹着的不知具体的兵器。
在这清亮的月色下,在这缤纷的人群里,这一色墨,格外惹眼,又毫不起眼。
就在这时,瘦老儿的眼里再度迸出精光。
“啪”
扶尺敲打在黄南小桌上,发出清脆的一声。
午时到。
墨色玄袍的男人顿了顿,斜瞥了一眼高台,很快便收回目光,准备在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