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小的时候,大约三四岁吧,母亲偶尔会带我去她单位上班。
记得是个不大的院落,青砖灰瓦的,院中种着几棵大海棠。院子四下是一间间的办公室,食堂就在院子的一角。记得冬瓜汆丸子很好吃。
老母亲总戏称当年那个食堂的焖面为钢丝面,但我已不记得吃过了。想来干硬的很吧,而且必定是个北京厨子,因为北京的焖面与其他省份的不同。
比如河南,会直接将生切面放在预先略炒过的菜上,加适量水后,盖盖儿焖熟。做不好的话面条儿就湿答答的,因为水放多了,浸了面条。做好了虽然很滋润,但缺少些柔韧的口感。
而北京焖面却柔韧耐嚼,这是由于生切面要在笼屉中预先蒸制十来分钟,待面条断生后再与略炒的菜一起焖熟。这样的面条儿,水放多些也不怕被浸透,但如果水放少了,极易变成“钢丝面”。
我年轻时只知道北京的做法,常做豇豆或豆角焖面,上了点儿岁数后最喜欢做的是蒜苗焖面,一来味美,二来省时。前后不超过一刻钟就做得了,因为不用事先蒸面条,这有点儿像河南做法了。
一家四口儿,买二斤极细的切面,瘦五花肉三两,一斤细杆儿青绿蒜苗。这里提醒一下,千万别买那种黄绿粗壮的蒜苗,味道大不同。还有就是,北京人说的蒜苗其实就是蒜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