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盏苦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孙丰问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丁一气喘吁吁地说:“费劳把咱家房子给烧了,您快回去看看吧!”丁一话没说完,只见玉卿晕了过去。
原来费劳被赶出学馆后,本该回曲沃邑家中,因想到败在公孙丰手下,在众弟子面前丢尽颜面,于是恼羞成怒!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放火烧了公孙家行馆,然后扬长而去!
公孙丰告辞北原涛和彭涣,随丁一赶回家。寻找不到费劳,却见家中五六间木屋也烧为灰烬,家中一应用品荡然无存,好在丁一抢出来部分贵重物品——四五件陶瓶罐和一口袋盐。
公孙丰拿起盐口袋掂了掂,大约四十斤左右。公孙丰放下盐口袋,从陶罐堆里拿出一件小瓷瓶,打量了两眼,揣在了怀里。
“咱手里还有多少钱?”公孙丰看着丁一问。
丁一没说话,取下挂在腰上的一个布袋,打开给公孙丰看。
公孙丰走上前去看,只见里面装有一块铜锭和几枚铜钱。
“这些钱能买多少东西?”公孙丰问。
丁一可怜巴巴地说:“只能买十斤米!”
公孙丰问道:“父亲怎么就给咱留这么点钱?”
丁一说道:“主公留的钱倒是不少,只因你这半年花费多了些许。好在主公下个月也该来了!”
公孙丰指了指盐袋问:“这些盐能换多少粮食?”
“十车!”丁一回答道。
半个时辰后,凉城的东市上,多了一主一仆带着一口袋盐摆摊。路上行人络绎不绝,却很少有人驻足他们的摊前。
公孙丰用肩膀碰了一下丁一,“晒太阳来了?叫卖呀!”
只听丁一扯开嗓子喊道:“卖盐咯!公孙家的盐,一贯钱一两!”
公孙丰记得史料记载,明朝时期一贯钱可以跟一两银子等价交换。一两银子换一两盐,他瞬间觉得自己好无耻,于是只顾抚摸身边的几个陶罐,不好意思抬头。
尽管丁一说过,在北冥国能买得起盐的,绝非寻常百姓,只有官宦贵族和大夫家用来招待贵宾才买得起盐,他们有的是钱,公孙丰还是暗自担心盐卖不出去。
只有东芜沿海,本可引海水晒盐,只因东芜多雨,无法规模晒盐,只能各家各户用瓦罐盛海水煮盐,每家一天最多只能煮三五斤盐。
北冥地处内陆,远离大海,盐要从东芜运来,路途数千里,且沿途多有流寇、山贼、盗匪,贩运途中艰险重重,几乎每斤盐都带着人命。
“给我平一斤!”一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管家说道,“出门买菜,没带太多钱,先买一斤,一会儿我再来买!”
丁一用一只陶碗从盐袋里装了一碗盐,用竹片将上面刮平。因为没有秤,只能用容量一斤的碗盛满,上面刮平,就是管家所说的“平一斤”。
那名管家急忙全身上下到处摸了一遍,然后指着公孙丰手底下的罐子说道:“你这个罐子卖多少钱?”
公孙丰这才明白,他是没地方放盐,于是看了看丁一。只听丁一说道:“每只八个钱!你买了这么多盐,送你一个便是!”
公孙丰气到吐血,自己辛辛苦苦背着走了十里路进城,居然每个罐子就值八枚铜板!而且还白送了!转念一想也对,又不是原始社会,这种粗制黑陶器,还是比较容易烧制的。
丁一把盐倒进罐里,递给管家。管家没接盐,而是转身去把马车赶了过来。
管家从马车上取下十六贯钱,这才接过盐罐抱在怀里,高高兴兴地驾着马车离开了。
公孙丰盯着地上的钱,对丁一说:“丁一,钱数不对呀!”
丁一忙数了一遍,说道:“没少啊?”
公孙丰心说,十两一斤是现代单位,古代金银都是十六两一斤,要不怎么会有半斤八两的说法!半斤就是八两,暗骂自己真是个猪!
一贯钱是一千枚铜钱,十六贯钱在地上堆着象一座小山,跟盐口袋一般高了。
“给我平一两”一个熟悉的声音对说道。
公孙丰抬头一看,正是方漠左手牵着马,右手从怀里掏出一个织锦绸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