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九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牛吏新书海阁小说网()”查找最新章节!

上谷郡和代郡此时笼罩在一片战争阴云之中,刘秀的大军在北部停驻,兵威直逼太行山和燕山各个关卡。太原郡却沉浸在一片喜庆氛围之中,因为皇帝的圣驾要来了。

太原太守杜广国和太原都尉张舒这些天十分忙碌,这是皇帝第一次巡幸太原,两人都有些兴奋,又十分紧张,生怕一个接待不周,惹得陛下不高兴,耽误了自己的前途。

在高度集权的帝国中,国家大事由皇帝一言而决,官员的升迁和贬黜全看皇帝的好恶,因此会溜须拍马的佞臣多居高位,直言敢谏的诤臣多不被主上待见,便连英明神武如建武皇帝也不能免俗,不仅任人唯亲,而且对于直言犯上的韩歆等人很有意见。

杜广国深知,皇帝巡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比起他去长安汇报政事,圣驾亲至太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实际情形。他要将自己的政绩好好地向皇帝展示一下,要是能让皇帝高兴,说不定他能入朝为九卿。

杜广国自任太守以来,每年的考核成绩都名列前茅,是朝廷有名的能吏,不只是上计成绩优秀,刺史的例行巡查每次也都能顺利过关。

朝中诸臣对其风评极好,常有大臣在皇帝面前夸奖他。皇帝曾请郑深评价杜广国。郑深道:“陛下,杜广国曾在臣门下求学,与臣有师徒的名分,臣若说他不好,有损师徒情谊,臣若说他好,又有偏私的嫌疑。臣与他太熟了,臣之评价不免失于公允,杜广国之事,臣不敢言。陛下圣明烛照,自能知其长短,量才用之。”

在满朝夸赞杜广国的形势下,皇帝却楞是让他当了六七年的太守,一直没有提拔。郑白奇怪地问自己的父亲,为何会如此。

郑深回答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总有长处和短处,每个人性情各异,总会有人乐之,有人恶之,有人亲之,有人远之,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若是他被所有人夸奖,则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在取悦所有人。陛下虽然年轻,却深谙人性,想必也明白这个道理。”

郑白与杜广国向来亲近,对他比别人更为了解,听了父亲的话,仔细一琢磨,还真有点这个意思。杜广国为人有志向,有野心,好为大言,而且有支撑其野心的手段,他长于言辞,擅长与人打交道,他说话总是能说到人的心坎上,这是他的一种天生的本事。

这一次皇帝亲临太原,对杜广国是机会,也是考验,就看他如何把握了。

这些天太原全郡上下都忙得够呛,对于皇帝所经各县的沿途接待事宜,杜广国都要亲自过问,各县令长一个个战战兢兢,力求将大小事宜都安排得周到仔细。

因为河北局势紧张,太行山沿线军事压力大,皇帝特意下旨,要杜广国和张舒以太行一带防线为重,不要丢下边境之事,大老远地出迎,来一路陪他这个皇帝。

因此当圣驾抵达太原南部的界休时,郡治太原是以黄长史为首,从晋阳来迎接,除了郡中长官之外,当地的主要接待官员是界休的王县令。

界休城就在介山脚下。介山原名绵山,春秋先贤介子推被烧死在这座山上,为了纪念他,晋广公重耳将绵山改为介山,并立庙祭祀。

介子推“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是忠心事君的代表人物,这种人物一向为朝廷所喜,皇帝免不了来一场政治秀,亲自上介山,去他的庙里祭拜。

介子推的庙十分气派,一看便是平时维护的很好,因为皇帝祭拜,平民百姓都被禁止这一天上山,只有官员和士兵陪着皇帝。

刘钰精神抖擞,一点不以爬山为苦,贴身陪同的黄长史和王县令随在他身后,几乎跟不上皇帝的步伐,两人都累得气喘吁吁。

皇帝看了看他们,说道:“朕这一路从河东至上党,又从上党至太原,一路多行山路,只靠这两条腿,丈量数郡山河,却从无气促力竭之态,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两人都答说不知,皇帝叹道:“都是上党的人参好啊!朕偶有些疲劳,便食用上党人参,颇有补益,以致于精神健旺,不知疲倦。”

黄长史道:“上党人参确是上等的补品,只是不易储存,多为当地人食用,在我们太原,很少能买到上党人参。”

皇帝道:“参粮官郑青已有储存人参之法,可使其数月不腐,上党人参马上便要行于天下,使万民得其利。参粮署有官员随驾在此,尔等若有兴趣,可以找他给尔等讲一讲。”

“这是大好事啊!”黄长史笑道:“陛下这么一说,臣还真想买几枝来补上一补,臣这腿脚,比之陛下差了不知有多远。”

刘钰一直记挂着为上党人参打广告,让上党一郡可借此筹集足够的军粮,可以驻留更多的士兵。他身体力行,时不时地便要宣传一下人参的益处,参粮署的随驾官员这一路已经谈成数笔大买卖了。

黄长史和王县令这些人都是为官多年,岂能听不出皇帝的话外音?

王县令心道:“怪不得有人说皇帝善理财,少府之丰饶胜过国库,果然是时时记得赚钱。”

他反应很快,立即说道:“陛下,界休毗临汾水,位于河东、上党、太原三郡交汇之处,一向是商旅云集、货物集散之地,是个极好的中转之所。臣请陛下在界休设参粮署分曹,派官员驻在此处,以助上党人参行于天下。”

皇帝听了很是高兴,对其貌不扬的王县令顿生好感。毫无疑问,这是个头脑灵活、有法子能做事的能吏,好主意张口就来,总而言之,这小子有前途。

黄长史见王县令拔了头筹,抢先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心里多少有些发酸,连忙道:“陛下,晋阳是并州重镇,太原豪强巨商皆集于晋阳,要派参粮署官员入驻,当以晋阳为最佳。”

皇帝道:“晋阳合适,界休也不错,这两地可以都设参粮署分曹,售卖上党人参。”

一想到又要发财了,皇帝不由得在心里乐开了花。

一干人祭拜了介子推,下山回到界休城,皇帝突然问道:“王卿,朕这一路经过许多村庄,却少见炊烟,即便是用饭之时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不需要吃饭吗?”

界休王县令答道:“陛下,太原之风俗,为怀念先贤介子,在其去世的那个月,整整一个月不动烟火,只吃冷食。当年晋文公迁上百户人家在此地,为介子守墓,界休之民多为守墓者之后世子孙,因此这寒食之俗在界休又加了码,有的人两个月,甚至三个月一直都寒食。。。陛下一路未见炊烟,不是界休百姓穷困吃不上饭,而是为了纪念介子。”

黄长史道:“陛下,太原郡在杜太守的治理之下,教化大行,百姓敬慕贤者,甘心为其不举火,不热食。赖陛下仁德布于天下,百姓才会如此重贤。”

皇帝听了皱了皱眉头,后世的寒食节也就是个名称,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这节日是怎么来的,现实中很少有人吃冷食过节了。没想到古人竟然一月不动烟火,天天喝冷水吃冷饭,再没有火取暖,那不得给冻病了?

也不知道这风俗是自发形成的还是官府规定的,总而言之非常地不健康,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大的伤害。。。不就是个纪念嘛,意思到了就行了,犯得着这么认真吗?

皇帝没有理黄长史的马屁,只向着王县令问道:“王卿,寒食之月,县内民生如何?”

“陛下,每到寒食时,县内几乎不动木柴,饮食之物所需甚少,还有就是。。。生病的人多一些。”

“恐怕去世的人也多吧!”皇帝脸色已经有点不好看了,王县令没敢接茬,黄长史觉得有点不妙,他刚把寒食当成教化大行的证据推给了皇帝,没想到皇帝完全不问教化,只问民生。

看来皇帝对于寒食是不赞成的,更糟糕的是,他刚刚把这口锅扣在了皇帝本人的身上,说百姓长时间寒食是皇帝仁德所至。

其它小说推荐阅读 More+
晋末多少事

晋末多少事

然籇
晋末多少事简介: 严肃版: 末晋时节,烽火漫天。杜陵杜氏庶子杜英学成下山,正逢桓温北伐,天下局势风起云涌、动荡不休。 试问晋末多少事,安能都付笑谈中? 简略版: “师兄助我!”“夫人助我!”“小舅子助我!” 剧透版: 那年淝水,杜英拍了拍谢玄的肩膀:“看到对面你家叔父了么,上吧!” 已有完本老书《倾宋》《权倾南北》,信誉保证,稳定更新,绝不太监
其它 连载 703万字
调教李唐

调教李唐

夏武昌
调教李唐简介: 重生到武德九年,眼见着距离玄武门之变还有三天,主角如何保命呢?????????? 李二,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孙思邈,武媚娘,某王志来了。 新书需要收藏和点击,推荐票,多多支持 工地开工了,每天工作辛苦,码字时间有限,只能两更了,但请看在每天辛苦的份上,给个收藏,推荐和会员点击,感觉爽的,给个打赏也是欢迎之至的。 书中有些人物不是初唐的,历史上能查到,但这不是错误,而是
其它 完结 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