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秀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棉花糖小说网www.aaeconomics.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产能不够,还是需要持续扩大产能啊。”杨可栋自言自语,“不过料想年后蒸汽机应该差不多很好用了,问题应该不大。”
辛苦大半年,女工们不但为家庭挣了不少银子,还不时能拿到一些小小的福利,连孩子都有人照顾,有人教识字,这些类似于小学堂的教育机构,孩子不管男女,只要是女工的儿女或孙子孙女都能免费参加,教的是识字算数,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洪武正韵》《声律启蒙》等一些基础性知识,任教的,都是外地请来的秀才,费用由织造局承担。
由此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至少数万个家庭,几万人口,腰包更鼓了,生活更好了,对杨家认可度更高了。各个织布厂总共上万名女工,连同她们的家人,无不对杨可栋感激涕零。
而由于妇女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奉献者,在不少家庭,丈夫对妻子日渐柔和体谅,因为很多夫妻不和睦的是家庭,其不和原因主要是没钱,&#
;&#
;
&#
;
u.&#
;俗话说“打穷仗”。农村人虽然没那么大文绉绉的情话,但无言的爱惜妻子还是会的,夫妻和睦,家庭便和睦,社会便更加有韧性。
杨可栋默默看着这些变化,心里倍感欣慰。
年前总是倍感忙碌,府上不时有一些下级官吏送来的贺岁礼,还有周边地区主官礼节性慰问,没办法,在礼仪之邦,尤其是古代,这些程序化的东西必不可少,杨应龙也必须回赠。包括对杨应龙恨得牙根痒痒的四川按察副使,重庆知府王士琦,每年过年也送不少东西。当然,还有杨应龙年轻在外结交的朋友,比如国子监读书时的伙伴,在京城认识的好友等。此外还有一些山寨头人,部落首领,这些距离较近的很多都亲自来访,不过这也算下属吧。杨应龙不得不在府上应付各路来宾,又需要给各个需要备礼的人准备礼物或回礼并附带着书信,杨可栋嫌烦,这些日子白天便一直在外面。
“看来,在官宦人家过年也有麻烦之处。”
杨朝栋则频频巡查慰问各个军营,毕竟播州兵是杨家立足的根本保证,过年了,劳军必不可少,让大多数士兵轮流回家休息也是必不可少,在这一年,播州军的每一个士兵都领到了一份更加丰厚的年货,因此所有人都倍感惊喜。
而杨朝栋一直忧心的边界危机,则迟迟没有发生,甚至有播州眼线传来消息,从永宁水西征来的土司兵都回驻地了,知道这个消息后,杨朝栋便放心了许多。
将播州所有军营巡视一遍后,杨朝栋便回了山上,和父亲应酬起各方来。